我在机场的immigration区域上班。今天给我安排的是辅助岗位,即在大厅入口接受旅客的咨询和分流旅客。今天在这个岗位上发生的一件事,虽然是日常小事,却引发了我的深思。
中午时段旅客较多,我们开了两个外国人区。高峰过后,一个区的旅客只剩两排,另一个区还有四五排,我把四五排中的第三排拉到只剩一排的区里。其实每次做这样的操作,我的心都是惶恐的,怕分流点选得不合适引起旅客不满,事实上这种情况还不少。这种高峰过后的分流还好,有一种心理压力更大的是高峰到来时的分流。领导让开一个新区,最公平的做法肯定是从已开区的最前排拉几位旅客到新区来办,再分别从第二排、第四排这样跳着拉部分人过来,但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平均两个区的候检人数,工作人员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从第二排开口,拉两排人来到新区办理,这样做容易引起第一排旅客的不满。
其实从现场来看,外国人比较喜欢按部就班,确认自己应进的区域后,他们会在里面依次排队,这样拉来拉去,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一种混乱,如果其中让他们感到不公平,那更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 我不知道别的国家过关时如何处理此类情况,我们的处理方式向来是灵活的,遍布大厅的隔离带,可以随时变换出不同的地形花样,随着客流的变化不断地变换着样式,所谓分流岗位,就是要善用这些样式。我们标明的外国人区可以办中国人,中国人全部通关后中国人区又可以接济外国人,旅客多的时候缺工作人员,于是指纹采集未成功的通道可以暂时不开,采成功的没采成功的都挤在一个区域内,所以旅客按标识走反而会糊涂。那么久而久之,经常走中国口岸的外国人熟悉了我们的套路,对分区对规则也没有那么讲究了。于是我们发现,也有外国人钻隔离带,也有外国人编造谎言企图骗进绿色通道,因为这个空间的运作方式告诉他们:有投机的机会存在。
我想这个现象大概可以引申来看,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一种资源匮乏的状态,就像机场通关窗口有限一样。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创造出一种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资源调配,以提高整体效率,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牺牲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开新区时排在第一排的旅客。受损的同时还有规则的权威,长期浸淫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的民众对不断变化中的规则失去了敬畏,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规则来行动,于是形成了整体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会作何反应呢?管理者会不断重申和强化规则,人性化的管理也很难实现了,管理者怕偶尔一次的网开一面撕开一个口子,招来更多要求网开一面的请求,令局面失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客流高峰,礼遇通道把控得越严格,反而是大厅没什么人的时候,特殊情况的旅客容易得到照顾。
总结来说,资源匮乏导致规则可变,导致漠视规则、秩序混乱,导致规则强化,导致管理的僵硬,导致人们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更多的自私行为和秩序混乱。因此,补充资源是根本,要不加人手,要不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根据客流调整分区是一件顺应管理同时顺应民心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临时调整纳入规则,使“灵活”变成“合规”,广泛宣传,得到旅客的理解和配合,比如给每个前台电脑安装编辑指示牌显示内容的程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