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存在不露锋芒

存在不露锋芒

作者: 宋瑜_ef32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8:08 被阅读0次

太露锋芒者一般都难得善终。古书有记载如下一文: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答曰:“十万。”再问:“你能带多少兵?”答曰:“多多益善。”韩信此时锋芒毕露,虽说刘邦几年后才收拾他,其实这会儿已存戒心。

反观之,刘邦身边善藏锋芒的非张良莫属。张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侯张良韩国贵族后裔,秦末群雄并起,他也曾经组织队伍反抗暴秦,遇到刘邦后,两人相谈盛欢,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入主咸阳,鸿门宴有惊无险,刘邦后来被封汉王,又听张良之计,火烧栈道,使项羽放松了警惕,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楚汉战争开始前,张良从彭城再投刘邦,受封为“成信侯”,成为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平定天下。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选择“留”这个地方。此后就过着几乎是隐居的生活,除了在封赏功臣、建都问题上提了些意见外,就是后来保护了太子。三杰中,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功成身退,所以刘邦一直很尊重张良。 有锋芒,看得穿的人,处处是生机。看不透的人,处处是困境!人要容得下宇宙,也要容得下沙子。要亲近君子,也不要把小人都逼到墙角。

春秋时期,范蠡经由文种引荐,成为了勾践的左臂右膀,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在庆功会上,乐师献歌,歌里称赞了文种的功劳,范蠡敏锐地察觉到勾践对此不满,认识到勾践只是一个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于是请求隐退。临走时也劝文种走,文种没走,后来勾践果真赐死了文种。这就是“兔死狗烹”的典故。 范蠡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看透了名利场这个最残酷的战场,从而敢于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舍弃一切,适时收敛锋芒,这是大智,更是大勇。

所谓王者不争,不争者王,古往今来,但凡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者,大多都深谙不争方能争天的道理。有时候的不争往往也能获得双赢。回归真正的不争,必要时还要懂得舍得之道。从古至今,天下的坏事,大多都是由于舍不得利益引起的;而天下的好事,又大多是因为舍得利益而促成的。所以适时收敛锋芒是你人生之路的重要锦囊...

相关文章

  • 存在不露锋芒

    太露锋芒者一般都难得善终。古书有记载如下一文: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答曰:“十万。”再问:“你能带多少...

  • 藏锋

    愚者,剑拔弩张。智者,不露锋芒。

  • 不露锋芒

    曾经,我是一个简单的人,因为我愿意与我认为的朋友掏心掏肺。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会以心换心,甚至有人会觉得我很傻。 ...

  • 心怀珠玉,不露锋芒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到:“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才华和情商,就像是通往...

  • 不露锋芒和善露锋芒

    有时人啊,别老是透露真性情,你真,不是所有人都看的懂,并且愿意看。 大多时候人只愿意看自己愿意看到的,所以,为人表...

  • 不露锋芒,远无由之灾

    《道德经》也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有本事不显露,有作为不自持,成功了不得意忘形。 始终保持谦虚...

  • 做人,最好不露锋芒

    做为世间的人,特别是有才华的人,最好是收藏好自己的能耐,而尽可能的不露锋芒。这样,既可很好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地发...

  • 不露锋芒方显智慧

    有智者以为:“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如此,彰显的便是一个人的善良和智慧。 做为一个...

  • 15: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世相同。 ...

  • 袁泉:不露锋芒,但自带光芒

    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为什么大家对袁泉独有好感? 因为每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她都很安静。她从不努力扮演角色,而是会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不露锋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b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