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断更了一天。
是到晚上想写的时候,朋友来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挂断后也没啥心思写了,以后还是尽量早点完成。
朋友聊了啥?大概就是去年钱放银行理财亏了,最近干脆想买二套了,看来看去市区肯定够不上,瞄上了我这边,问了我很多楼盘的情况。
于是,我们又从房子,聊到了延迟退休,聊到了养老困境,又聊到了养老年金,聊到了增额寿……
聊着聊着,朋友很意外,说没想到我还挺清楚市面上的理财产品。
我说,我在一家理财机构兼职呀图片,不过我负责内容,不卖产品,不会引导销售,放心。
朋友说,改天要过来找我细细了解,最爱这种没有KPI又了解情况的人。
我说,别,这方面还是去找那些机构专业的人群吧,我只是个打酱油的。
毕竟这几年亲身接触下来,我的心得就是,别好为人师,容易好心办坏事,特别涉及到钱财,更敏感。
去年在我的影响下,两个朋友都买了十几w的基金。
结果吧,一个心态好的,碰上今年急用钱的,只能止损退出。
一个心态不好的,跌得她睡不好觉,去年就止损退出了。
尽管朋友知道这事不怨我,是市场先生的问题,但这事多少让我心里不爽呀,我的初心,是想朋友因为我的引路,实实在在挣到钱呀。
结果事与愿违。
难怪股市中有一句话—— 荐股没朋友。
钱财的事,还是各人凭各人的造化吧。
二、
为什么荐股没朋友?
因为情况真的是因人而异啊。
目标不同,性格不同,碰上行情不同,结果都会大相径庭。
比如有人是想提前还贷,用半年时间,想攒多点本金,够一笔钱提前还贷,那只有半年时间,就只能选风险小收益小的短期产品。
有些人想的是10年后孩子上大学或出国留学的教育金,那意味着有10年的时间,去换涨幅的空间,那就可以大胆点买权益类,高风险高收益,管它中间涨跌。
有些人又是想着以后退休了,给自己发养老金的,可以每月固定领一笔钱领到人没的,那也有对应的产品。
目标不同,可选的策略就不同。
有些人天生马大哈,有些人是紧张大师,这样的两类人,承受力也不同,选择的策略也不同。
就像我,去年亏了十几w,但我心态真的稳得一批。一方面跟我性格有关,另一方的底气,来自于我投的时候,就预着至少五年的时间。
所以我就当没了这回事,反正如如不动,几年后再说吧。
但如果我是着急要用的,肯定也紧张。
这又回到刚才说的, 清楚自己的目标很重要。
还有,有些人可能盈利了10%就心满意足了,落袋为安。有些人却觉得得20%才有意思,再搏一搏,那就是预期不同,哪怕买的东西一样,行情一样,行动也不一致,结果也不一样。
去年一年市场波动真的大,有时一天亏一个月工资,一天又涨回一个月工资。
最近队友,有一天涨多了,也会洋洋得意,忍不住跟我说他的操作手法。
其实我不爱听,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这些钱不是靠频繁操作赚来的。
我更坚定地认为,这世上的钱,不会是给投机者赚的。
也许也是我书生意气。我对他说,哪怕暂时赚到了,我也不羡慕。
队友不服气地怼我,不为赚钱,你说那么清高,买来看的吗?
我答,我的动机是,支持优秀企业发展,他们发展了,给我点分红,仅此而已,我也不贪心。
队友自然也不屑。
但我非常坚定地相信,玩短线,死得快,放长线,才能钓大鱼。也许真有那么一两个卧龙凤雏,靠短线大发,但我相信自己不是那个幸运儿,我也确定队友不是。
三、
所以,综上,当朋友来问我,买啥,这真的不是给一个答案那么简单。
想起以前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一下课总有那些学员跑去问,教授啊,跟我们透露一下买哪支吧。
教授总是笑眯眯却又不无诚恳地说,告诉你们很容易,但是我哪天卖,你们不知道呀。
确实如此。
所以,一个人真的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内的钱。
我写这篇,也仅只出自我个人的认知,也许都是错的,我错在其中,可能以后也要为此买单。
但眼下,我依然深信不疑,我相信,时间,会给到我收益的空间。
另外,今年还想通了一件事。
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提前还贷,我会觉得非常可惜,特别是公积金的,利率才3点多。
随便去找下产品,都能拿到4点多利率的啊。
但现在感觉真的还得是那四个字——因人而异。如果有些人喜欢瞎捣鼓的,太有冒险精神的,还是不如老老实实去还了房贷,起码为接下来20来年每月释放出一笔现金流。
有时算来算去,也挺累的,拿手上怕贬值,放银行又太低,买房眼看顶多也只能保值。
老实的在保守地理财,不老实的太激进的不如还贷,最安全。
我总觉得不要想着拿尽所有好处,想低风险,又想高收益,还想灵活提取,就好像你找不到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一样。
什么都是有代价的。
投资其实不应该是冒险,也不是预测,而是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后,选择一些对应的措施,如果有能力,选择不同的产品去组合,让自己可以一边维稳一边增值,所谓“稳稳的幸福”。
这些,也许你们在很多地方都看过差不多的调调,但因为我是跳进水里边学游泳边亲身体会的,自己才更深刻吧。
上半年还准备再看看《穷查理宝典》跟《纳瓦尔宝典》,听说都是经典理财好书,看完了再认真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