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07不写就出局30班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教科书式纪录片(一)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教科书式纪录片(一)

作者: 小玉哥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15:28 被阅读200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看了这部乔布斯的访谈纪录片。

看完之后,却久久无法平静。

又回过去不停地截图,做笔记,梳理他所说的内容,一时半会儿还消化不了。

这是一部时看时新的纪录片,值得反复品味与学习。

这是1995年乔布斯所接受的一次访谈,当时他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开除了,处于在经营自己新开的公司NeXT的时期。

这次访谈的采访母带不小心在运输过程中遗失了,而2012年导演在他的车库发现了一份备份,访谈的内容正如主持人所说:

乔布斯生前很少接受电视采访,如此精彩的访谈更是罕见。它记录了乔布斯的坦率,非凡的魅力和独特的视野。

不断地问为什么

乔布斯21岁时就创建了苹果公司并获得巨大成功,当被问及是如何学会管理公司时,他回答道:

“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

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

做事前问为什么是如何使他成功的?乔布斯举出了下面这个例子。

他刚开发苹果电脑Apple I时,生产过程是他在自己家的车库中完成的,那时成本也算的清清楚楚;

可成立公司后,工厂在生产AppleII 时,财务部门用的是标准成本,每个季度估计标准成本,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乔布斯不明白为什么财务部门要用这样的方式计算成本。当他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一贯的做法。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寻找原因,6个月后,终于发现其实是因为无法精确计算成本,所以只能先估算,然后再进行修正。

但是无法精确计算成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乔布斯进一步挖掘,发现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够完善。

于是,后来在涉及Mac的自动化工厂时,他抛开“一贯的做法”,做到了精确控制所有成本。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直秉承着这“一贯的做法”,也印证了巴菲特所说的这句话:

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日常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许还称不上风险,但却阻碍了一个人的成长。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维诺奇在《理性和反理性思考》一书中提到系统2(需要注意力的思考)包括两种思维:

  • 一种是思维负责慢思考和要求很高的计算活动,拥有这项思维优势的人表现为智商测试优于常人,任务的转换也更高效;

  • 另一种则是理性思维。理性与智力完全不同,理性是一种反思能力,其反面是肤浅的,惰性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指出,是心智的力量不同。如何提升心智的力量,他在书中给的答案并不足以说服我,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我是通过心理咨询来开启心智的力量。

可问题是,就算是做心理咨询的人们中,也有许多人进步缓慢,咨询对他们来说效果甚微。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差异的存在?

看到斯坦维诺奇的说法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明白,是理性,是反思能力。
是不停的反问为什么,并寻求改善的力量。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我愈发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

设计一款产品时,脑袋里要装5000个问题

当乔布斯被问及什么对产品来说最重要时,他思考良久,说起了他离开苹果后,苹果公司差点因为当时的董事长斯卡利的自大所毁掉。

斯卡利有一个很多人都有的通病:以为光凭创意就可以取得成功。

但问题在于优秀的创意与产品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实现创意的过程中,想法会变的甚至面目全非,因为你会发现新东西,思考也更深入。

你不得不一次次权衡利弊,做出让步和妥协。总有些问题是电子产品解决不了的,是塑料、玻璃材料无法实现的,或者是工人和机器人办不到的。
设计一款产品,你得把5000多个问题装进脑子里。

没有意识到想法与实际之间的巨大鸿沟,导致许多人,无论是设计产品、开公司、做减肥\健身\学习计划却都失败的原因。

管理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计划谬误,指出了人们通常无法完成自己所制定的计划的现象。或者说,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永远都是理想化的状态。

就我的个人经验,即使已经了解了计划谬误理论,在制定计划时会留出额外的时间,然而,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永远比我想象得多。

乔布斯从1981年接管Mac项目时曾断言,他会在一年之内完成它,并公开与人打赌,赌注是5000美元。

然而事实是,Mac在1984年1月才发布,很显然,他输了这5000美元。

在制造Mac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现实的困难,如为Mac选择磁盘驱动系统一事。

当时的苹果公司有一个部门开发了一套磁盘驱动系统,代号“崔姬”,但到了1983年春天,“崔姬”的故障已经十分明显,而没有硬盘,只使用“崔姬”作为软盘驱动器的Mac面临着巨大危机。

Mac团队只能重新开始讨论替代方案,最终他们与索尼公司合作,让索尼的磁盘驱动器准备好应用到Mac电脑上。

正如乔布斯所说:

必须仔细梳理,尝试各种组合,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每天都会发生新问题,也会产生新灵感,这个过程很重要。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文章讲的两个点:

  • 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带着理性反思生活中理所当然。“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 光凭创意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创意与产品(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所以在设计一款产品,或者想要做成一件事时,脑袋里要装5000个问题!

祝勇猛精进!

相关文章

  •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教科书式纪录片(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看了这部乔布斯的访谈纪录片。 看完之后,却久久无法平静。 又回过去不停地截图,做笔记,梳理他所...

  • 乔布斯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在纪录片《乔布斯:遗失的访谈》(Steve Jobs: The Lost Interview)中,乔布斯提到了自己...

  •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

    关键词:编程入门,编程语言基本要素作者:码匠信龙 在纪录片《乔布斯:遗失的访谈》中,乔布斯谈到他20岁左右学习编程...

  • 创业系列之“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文章摘自《乔布斯:遗失的访谈》,这段重新发布于世的、18年前遗失的长达72分钟的乔布斯访谈,记录了他坦率的性格、非...

  •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链接:https://v.qq.com/x/page/o015305t3rq.html 结尾二十分钟处,有段:去欣...

  •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视频来源:网易公开课,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72分钟的访谈,简单谈一下看完的感受。 process并不是最重要的,c...

  •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乔布斯,真正改变世界的少数人,关于乔布斯的采访,并不多,尤其是这样的电视采访。采访在1995年,偶然被发现的,之前...

  •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乔布斯的访谈中提到,常常犯的误区: 1,职场中把流程和规矩当做工作内容,却不看重产品,就做不出来好东西 2,市场覆...

  • 2017年4月4日晨读笔记

    1.关于乔布斯的独断行为解读。 看了今天的晨读,突然想到了以前有所耳闻的采访乔布斯的视频《遗失的访谈》,但一...

  • 乔布斯:微软唯一的问题是没品味

    第一次看到《乔布斯:遗失的访谈》中乔布斯这样评价微软时,心中的钦佩和赞赏之情油然而生。 但我并未认真思索:什么是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乔布斯:遗失的访谈——教科书式纪录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ca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