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号称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精彩程度不亚于《三体》,这本书讲的是一战时期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有很高的历史还原度,作者找的著名历史学家校正了真实性,凡是被讨论过的,不可能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绝对不会写在书上,他做到了极致,这本书不会出现哪怕一天的历史日期错误,人名错误,而且人物台词多数引用了正史上的对话。
这本书我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是长篇。“短小”轻小说、公众号短文,说说,朋友圈似乎成为了主流。我自己QQ空间上偶尔是写写文章的,高中的时候,1年前还有很高的点击率,但是最近这一年以来已经很少有人耐心看了,反而我的说说一堆点赞的,我感觉很多人只要看见字多的自动跳过,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日渐浮躁。这本书反其道而行,但里面的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这本书的悬念感特别强。
有出版人曾指出,作者肯·福莱特 “没有一个饱受折磨的灵魂”,他愉快地承认了,“大家都在写内心的痛苦,可我总是觉得很开心”。他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写长篇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读者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个年代,需要高度的细节品质还原,这种氛围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清的,需要文字去营造。如果要深入研究历史,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看微观。微观,即细节品质,作者多写了几句话自然有他这么做的原因,因为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描述历史事件、表达中心思想。而且啃一本长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完成了之后会带给人高度的成就感。
既然长篇快被人遗忘了,我有必要提醒各位重拾经典,去啃一啃长篇大作,这本《巨人的陨落》考虑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