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带着学生探讨了一个话题:实干。 你是怎样理解实干的?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实干的人吗?
学生的讨论很激烈。有人说实干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有人说“实”即是真实、踏实, “干”即是行动!大家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项目里加入了一个小伙伴,嘴上说得好听要好好做事,但是每次开会有任务时都有一堆借口不在,这就是不实干,所以最终他被踢出项目组了。还有人说公司里老板安排你做事,听到立刻就去做,有了想法立刻行动,这就是实干!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激烈!
但是当问到自己是否是一个实干之人时,所有人都面露难色,相对无言。我问:“有了想法立刻行动,的确是行动力很强,但是这就是实干吗?举例: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觉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弃学业工作于不顾,这算是实干吗?”好像有点奇怪的感觉哦!
你是一个“实干”的人吗?答案没有对错,只有思考的角度不同。 我也想来谈谈我的想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声音,共勉! 首先,“实干”基于目标管理,做事要用目标有效率。近些年一直很火的话题——大学生迷茫现象。确实,上课、社团、学生会、兼职、雅思托福口语班,还有恋爱……事情很多,那么这些事真的都是非做不可的吗?
如果你有一个比赛跟你的专业课冲突了? 如果你有一个社团活动跟你的口语班冲突了? 如果你的休息时间跟你的学习时间难以平衡了?
我们总要学会去权衡利弊,如果你以专业为主,那么其他事都是靠边站的。可是上课还分高数和毛概呢!我曾经一位学生,是学校女篮的队长,但是本科学的是微电子专业。大四时去海康威视面试,面试官问她专业学的怎样?她很坦白的说自己专业学得很一般,大学四年都在打篮球,但是作为队长,带领球队取得了一次一次辉煌的成绩......最终的结果是她被录用了,因为她的经历已经能够很好地证明她是一个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强的人。(不过最后她还是辞职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篮球策划)而我本人其实也是一样,本科专业辗转多次,但是唯一坚持的就是从大一开始一直在学习英语,最后竟成了一名口语老师,完全跟自己的专业搭不上边。所以,最难也且最重要的就是在大学里明确自己的目标,出国、考研亦或创业,如果真的没有方向那就好好学习专业吧,至少有一件事是自己坚持并且认真在做的。否则,毕业等于失业就是真实写照了。我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学生加了一大堆自己也不知道要干嘛的社团,最后都是半途而废,浪费了时间也没学到东西。你的能力永远超越不了你的格局!目标的制定直接导致你最后会走向怎样的人生道路。 曾经有过一个段子,是这样描述大学生的状况的。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如果现在你还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那就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好好学英语,一定有用! 没有目标做什么都是“虚”的。有了目标之后咱们再来谈“实干”——不要让思想上的压力大于行动上的压力!我见过许多学口语的大学生,尤其大一大二居多。首先要肯定他们早早就有意识去培养一项排他性技能。但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请假。请假原因千奇百怪,比如:昨晚熬夜到凌晨四点,没休息好,早上应该会迟到先请个假;今天感冒了,有点头痛,明天上课就不去了……
你是一个“实干”的人吗?有时候,我真想直接吼一句:今天都还没过完,你怎么知道明天你是不是就没事了?!况且这才多大点事儿啊! 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先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思想上的压力。事情再多,总是要一件一件去解决的。且不谈很多人根本只是感觉很忙,每天凌晨睡早上7点起,但事实上,上课睡觉玩手机、社团纯打酱油(开着有的没的例会)、竞赛毫无成绩、口语也没有好好练习,甚至有时自我感觉焦虑还得先玩两把LOL放松一下..….说白了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当然这里没有诽谤有些学生真的很努力时间安排的很满,我只想告诉那些自我感觉很忙的同学,仔细梳理一下你的行程,你真的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忙!
你是一个“实干”的人吗?有关时间管理的不成熟的小建议: 首先对于自己的阶段目标核心事项进行梳理,再划分到每一天,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和“不重要也不紧急”共四项。
重要且紧急:必须当下立刻执行,错过就不再或难以拾起,如专业作业、重要比赛;
重要不紧急:需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并且通过坚持才能出结果,如健身、学口语;
不重要但紧急:参加讲座,某些聚会;
不重要也不紧急:洗衣服、晒被子
最后,借用稻盛和夫老先生《干法》中所说:“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实干”,那么请一定要坚定目标,行动!说不定你“想太多”的时间就已经足够把工作完成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