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杂谈‖名山脚下无善人

杂谈‖名山脚下无善人

作者: 晓读陈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09:29 被阅读0次

有这么一句俗语:名山脚下无善人。

旅游区内挨宰被强买高价物品,被强制消费,走过的国内各大知名景点无一例外都存在。境外呢?香港的导游和游客吵架的新闻经常会看到;台湾表面上是没有强制买卖,但只是方式变一变,结果还是诱惑游客买回各种鸡肋般的东西。早年去旅游,现金花光也就罢了。如今可以刷卡,更是变本加厉地使尽浑身解数搜刮你的钞票。

陕西法门寺文化街区是新建的旅游景点

更令人叹息的是,如今的寺庙也成了一些人敛财的工具,佛门圣地亦成了生意场所。如那个借了千年古刹法门寺名头开发的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开放以来,经常听到关于文化景区忽悠、圈套、恐吓、欺骗游客和香客的行为。拿佛教寺院当旅游资源无节制的开发,高高围墙,高额的门票,让普通民众进不了寺院。前几天有个新闻,说安徽九华山景区有和尚殴打游客。据九华山本地人说,庙里的和尚有本地农民装的,也有外来的假和尚,真正的和尚没几个。那些庙里让你买什么高香的,算命的都是有一些老板承包了寺庙,专门骗游客的钱,假修行之名以满足个人欲望的人也不少。

安徽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有一个据说是真实的故事: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后来他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

景区都成市场了

人都是有欲望的,在高额利益面前更难经得住诱惑。守着一方宝地,来了这么多人,总要雁过拔毛的。这也是为什么普陀、峨嵋、五台和九华四大名山都是菩萨道场?各大风景名胜处都是庙宇林立?正因为这些地方“无善人”,人的双眼都被贪婪的欲望蒙蔽了,佛菩萨才要来度化他们。

相关文章

  •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素书•6.11》注解

    #每日箴言金文#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秦•黄石公《素书•6.11》 注:【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危...

  • 《道德经》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善人善人之资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就像上...

  • 2019-1-19(道德经:77~7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怡景

    名山胜景登临时,利荣驰念踩脚下;窗明几净通透处,声色娱情丢脑后。

  • 嗨,莫名山

    嗨,莫名山 我在你的头顶等日落, 在你的树下等雨雪, 微风是你的呼吸, 晚霞是记忆, 嗨,莫名山, 我在你的山脚下...

  •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原典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注释 注曰:非无贤人、善人,不能用故也。 王氏曰:“谗人当权,恃奸邪害忠良,其国必...

  • 脚下无尘

    回家快到半个月了,家也被自己和闺密们帮忙收拾干净了。 楼下是爷爷奶奶住,人来人往地上总是有沙土的痕迹留下。每每下楼...

  • 希望人们幸福顺利,免去一些不必要的灾难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大自然是不会亲近谁的,但它会将美好的东西都给予善人。 所谓善人,就是达到上面那些标准...

  • 《心灯录》修有为皆是埋没此我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客曰:自古以来,善人君子,生为明人,死为明神。或居天上,或居人间名山大川,蓬莱...

  • 【彩票之哲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彩票之哲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千百年来因对“天道”二字的理解不同世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谈‖名山脚下无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k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