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东西“借着借着” 就回不来了,就成了“别人的”了呢
01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以“借”为名义出去的,通常都很难拿回来。
我当时的回答是总有那么一两个逗货打着“借”的名号,认为“暂时”是自己的了。这样的前者是自私,后者是坏。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有的人是借,以借为名义拥有之后,当你找他索要的时候,还能摆出一副很不屑的模样“又不是不还,急什么?”。
02
先说两个很典型的故事
(且称之为A小姐G小姐)A是一个标准三点一线的兼职大学生。有次吃饭她和我提起她的室友G。从A口中得知,G平时花钱特别大手大脚,每次出门都会拎大包小包的。但只要大家出门逛街,G都说自己忘记带钱包了。大家一起玩也不能光让人家在那站着,所以都会帮着给了。这一点费用大家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但前段时间,G要去外地找她男朋友。向A借钱买机票,说很急,回来就还。A想着看她那么着急又同是一个屋檐下的,就借了。可谁知道,这一借就没提还的事了。A最开始还委婉的向对方提了,可对方总说“XXX啊,你现在也不着急嘛,我回头再还你吧。”A没办法只好过段时间再说,但时间拖得越久,问多了,不仅是A不知道怎么开口,对方的语气也随着变差。A说她记得很清楚那次G从外面逛街回来手里提着大包,她就上去和她提这事。谁知道对方直接甩了一句“我又不缺这点钱,一天天的催什么催,都说会给你的!”A很由衷的和我说了一句话“那场面,不知道的肯定以为我才是借钱的,借不到还不讨好。”据我所知,那事最后还是没个着落,“借”出去的东西,莫名的就回不来了。
我姐姐在外头和别人合租。合租的是一个女孩叫静。我姐姐是个特别独立的女人,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收藏奢侈品特别是香水。(当然也都是靠自己努力应得的)我姐说每次买了新进了“货”静都会拿在手上喷两下照个照之类的,姐姐说这些她都能理解。但有一次让她彻底对静有了改观。那天静说她的香水没了,最近太忙没时间买,想向我姐姐借一瓶用两天。我姐也没想多,就同意了。后来静就发了朋友圈“新香水”配图就是我姐借给她的那瓶。后来半个月过去了,见静没要还的意思就主动去向她要,静似乎还有些惊讶说道“XX姐,我还没来得及买,反正都用了嘛,再借我两天吧。”听我姐说,一个月过去了,她见静没有归还的意思,就打算去找她拿,却发现那瓶香水早就用完扔在静房间的垃圾桶了。
你有多少东西“借着借着” 就回不来了,就成了“别人的”了呢这两个故事,无非都是自私性的欺骗,所想欺骗的不过是想把别人当成傻子的自己。打着名号去占有他人的物品。他们不仅欺骗自己和别人,而且还把别人对他们的人情和世故合理的用在这无形的“盗窃”行动中,从而完美的成就了一个“犯罪”。
我想,他们大概是以自己为中心太久形成的地主主义。
03
人性多少有些卑劣,会把拿在手上的东西潜规模化是为己有。无形的“盗窃”就好比我们在一家餐馆点餐吃了忘带钱,就会成为吃“霸王餐”。周围的人就会对你指指点点。倘若你和餐馆老板是熟人,吃了一顿饭发现忘带钱,老板肯定会说“没事,下次再给。”然而,这个下次就没有下次了。但这时候周围的人也就不会对你们熟人之间的事指手画脚了。没有评击也没有恶语相对,就顺利的让当事人哑巴吃黄连了。
人对于趋向喜爱的东西有一种对自我的欺骗,特别害怕一触就碎。所以当他们已经“盗窃”后被你硬生生拉回现实时是不会想这问题本身,只会找各种理由欺骗自己,用这种心理自我影响和逼迫了别人。把别人硬当成傻子,逼成圣人,其实自己才是一个道德婊。
你有多少东西“借着借着” 就回不来了,就成了“别人的”了呢
他人肯借给你讲的不是那些东西的价值,而是你我之间交情的价值。说是借,你却转头就没想还的话,那就没意思了。我见过有的人“借”了不还完事还抹黑他人形象的例子不计其数。
04
人人都爱圣人,我们的孔子“四书”儒家文化就是“圣人”文化——读圣贤书做品德高尚的圣贤,有天理,灭人欲。但不代表把人逼成了圣人的恶人就能完全略过吧。道德是给你自律的,不是别人来提醒的。若真把别人当傻子,那也别怪人家在撕破脸皮时硬生生的将血淋淋的脸皮扔在地上让你看个清楚。“不缺这点钱是吧”,行啊,那就现在还吧。“迟早会还的”是吧,行啊,“看你能每天大小包拎的这么开心”,一定很富裕吧,那就把上次你借走用完的XX还给我吧。人与人相遇不容易,老老实实想点实在的,你来我们当朋友讲情讲义,没问题。可若你是为了来和我讲理的,那没办法,我们只能撕脸皮了。我向来感谢相遇,所以来了,在散之前好好耍。少点套路,多点真诚。你看,也许,下一秒你我就擦身相望了。
你有多少东西“借着借着” 就回不来了,就成了“别人的”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