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笑来。
无他,唯积累尔。
作者说,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而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们也要接受一个现实——时间还并不是我们的朋友。
在本书一开始,作者就略带冷酷地揭露道: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是我们自己。可能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多少都会有些不舒服,因为它无情但精准地戳中了我们的软肋——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忙着管理时间吗?
接着,作者举了史蒂芬·柯维在《要事第一》里介绍的一个方法作为例子,而且还是一个反例:把任务分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再把任务分为紧急的和不紧急的,然后挑选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优先执行。用作者的原话说是,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操作的效果怎么样呢?并不好,为什么?因为你发现,你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一项任务是否重要,是否紧急。而若想获得这种分辨能力,就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心智。
作者所言极是,就像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件事对,我们又怎能做正确的事情呢?所以,让自己拥有一个成熟的心智,是我们成长进而成功的前提。
在接下来的第一章里,作者让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是可以控制对我们来说神秘莫测的大脑的。书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是,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也即所谓的“元认知“;第二句是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所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视其为经典: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这种对我们内心和精神的把控,是我们最后的财富和作为人类最后的尊严。
那么心智是什么呢?作者接着说,一个人的心智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综合。作者在此举了一个自己成长中的例子。初中二年级暑假,母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参加了一个计算机学习班。多年之后,作者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编写了一些批处理脚本,这使得他在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本书时节省了大量时间。这让我不由地联想到年轻的乔布斯休学后,在里德学院选修了自己喜欢的书法课。而多年之后,在他设计Mac时,那些优美的字体,纷纷进入他的脑海。
所以不要再问我们学的东西有没有用了,好东西,真的不会白学。
第二章的标题是“现实”。作者在此章中强调,越是对现实不满,摆脱现实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最终很可能会让一个人迷失方向。所以接受现实才是最优策略。
作者的这一结论,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最近就因为想摆脱现实的欲望太过强烈,没有认清现实,考虑不周,仓促离职开店,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
作者接着说,与时间做朋友,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而怎样判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呢?核心的判断只有一个:看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现实。可能这样做后我们会很受打击,因为我们所做的很多事,并不现实。百分之百地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要成长并无他途。时间是现实之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
第三章是全书的物理中心,同时也是内容最为充实的一章。作者在本章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作者开篇就提出了需要我们时刻牢记的“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时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一旦开始,意外就会接踵而至。细想一下真是太对了,以外出或上班为例,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实际花费的时间比计划时间长,而晚到了呢?
那如何提高我们时间估算的精度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据此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一般情况下,在对所执行任务不熟悉时,我们要留出比预想多的时间去做任务。
接着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保每个子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很好地运用此方法,我们不但做事会更有效率,而且我们甚至会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者接着说,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不论学到什么东西,都可以接着问自己,那这个道理或方法,还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能够锻炼我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在物理上,电路有串联和并联的关系。同时我们在任务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去思考任务和任务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任务之间究竟是串联关系还是并联关系?而为何要问这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呢?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串行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这里有一个原则,任何两个或多个可以并行完成的任务,一定只有一个是非机械的。比如,跑步是机械的,听电子书是非机械的(相对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那么这两件事就可以一起做,也即并行完成。
然后作者又介绍了一个非常实用我个人也特别喜欢——从得知此方法后一直运用至今——的记录方法,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那具体如何操作?下面是书中摘录的《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本人的日志,供大家参考:
莫斯科。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
列夫多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
通过这种日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慢慢地我们会对时间有更细致的把控。
对人类人来说,列表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而且可以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作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去超市之前先写一个购物清单。有了这个物品列表,你既不会因促销打折而冲动购买一些没多大用甚至根本没用的物品,也不会忘记买需要买的东西。既能提示,又可限制,而且还提高了效率。真是一举多得。
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很多任务都是重复性的。想要提高完成重复性任务的效率,我们只需在遇到任务时先将其完成,然后马上总结、整理并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都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书中此处作者总结了打电话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流程,你不要笑,想,打电话谁不会啊还用什么流程小题大做。其中很多流程你都想不到但看到后肯定会觉得非常之有用呢。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举例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网上也有这本书作者授权版下载:http://zhibimo.com/explore/books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谢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看我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