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篇 )
文章就是说话,写文章就是写你要说的话。这意思是说,写“你看会不会下雨?”比 “君以为天将雨乎?”容易。成为人人具有的一种技能。
当然,要把文章写得很好,写成艺术品,仍然很难。
“文章就是说话”,这句话往往遭人批评,因为明明有许多白话文学作品跟日常说话大有分别。不妨稍作补充,认为“文章是说话的延长”。这“延长”一词是什么意思?它表示量的增加、形的美化和功效的扩大。
“锤头是拳头的延长”。锤头所做的正是拳头要做的事情,它代替了拳头,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拳头,比真正的拳头更有力量。文章和说话也有分别,那正是说话延长留下的痕迹。
“延长”还有“传播的很远”和“保存的很久”两个意思。
口中说话,只能让附近有限的人听见,写下来就“无远弗届”( 成语: 不管多远之处均可到达 )。话出口之后,即生即灭,写下来就“千秋万世”了。
也有人说,文章写的不是话,是心思意念。不错,通常我们都以为先想后说,因此,如果有人说错了话,就有人讽刺他没有大脑。
但学者们说,我们在“想”的时候已经在“说”了,两者同时发生,是一件事。他们管“想”叫“内在语言”,管“说”叫“外在语言”。等到写下来了,就叫“书面语言”。
世上不是有说谎的骗子吗?怎能说语言就是心思意念呢?这个问题有答案。所谓假话,也是骗子心里真正那样想过。当一个骗子来向你借钱的时候,他心里想 : 我要骗他的钱。可是,如果他知道有借无还,一定不肯把钱拿出来,我必须保证在三个月内归还,且加上利息。” 他当然不会把这些内在语言都说出来,他只说出保证归还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谓假话,假话不假,只是不完整,隐藏了不可告人的动机。
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就是把内在的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因为我们要“表达”。表达的意思跟成语“表情达意”相近,不过表达成为文学术语以后,含意更广更深一些。
表达是一种快乐,一种成就,一种权力。不能表达是一种痛苦。有人生了病,忽然不能说话,我们很同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能表达。
内在语言是心灵的活动,无从和别人交通,面对面还可以察言观色,距离远了十分隔膜。心心相印和灵犀相通的是偶然的事情,而且双方所了解的不完整,未更未必可靠。
从前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演讲,他在发言之前先拿起一朵花来,听讲的人中间有个人微微一笑,释迦看见那个人的笑容,就取消了那次演讲,理由是不必再讲,要讲什么那个微笑的人已经知道了。
那个人真的知道了吗?那个人领会到的和释迦要讲而没有讲出来的完全一样吗? 就算两人的精神完全契合,其他那些听众又怎么办,他们怎么参加进去?就算在场所有的人都了解,他们以后要不要说出来、写出来?如果他们也不说、不写,这一部分思想怎么传开、怎么传下去?
内在语言是心灵活动,外在语言、书面语言是物质符号。物质符号能使别人听见,看见,知道你的心思意念。如果我心里想的是“水”,你大概不会知道,如果我写出来这个字来:“水”,你才明白,而 “水” 这个字是物质做成的,油墨纸张铅字都是物质。
写作是把心灵变成物质,绘画也是,画家把他的心灵变成线条颜色固定在画布上,雕塑家、雕刻家也是,他们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一块石膏,一块铜或一块大理石。这种代表艺术家心灵的物质不再单单是物质,它有超乎物质以上的意义与价值。
有人去买画,他批评一幅画的定价太贵,他计算框子值多少钱,画布置多少钱,颜料值多少钱。既然如此,他何不到店里去用那些钱买框子、画布和颜料摆在客厅里?颜料画布未经画家使用过,大理石未经雕刻家处理过,都是死的物质。
同一道理,排字房里的铅字未经你我选择排列时也是死的物质。
秋瑾女士把几个字排列成“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几个字都活了,都有生命了,因为这几个字表达了一位女革命家就义前的心情。
文学的术语跟这种物质符号叫“媒介”。可不是!我心里想的是“水”,你不知道,等我写出“水”来,你才知道,这字在我们之间沟通传递,使你我有认识有了解,它等于是一个媒人、一个介绍人,把作者和读者撮合在一起。
这个例子太简单了些,当人类开始使用文字符号的时候也许就这么简单。后来复杂了,例如安徒生写的《丑小鸭》就很复杂,站在作者的角度看,《丑小鸭》代表安徒生的心灵,站在读者的角度,《丑小鸭》也代表你我。它出自安徒生的心灵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时候,它不再是一个介绍人,不再是一个第三者。后来,丑小鸭成了典故,人人都可以用这个小鸭代表他自己。
【非原创 ︴阅读 】
《文学种子》/王鼎钧著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35073ceae15f8b3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