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作者: 軒窗對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5:42 被阅读0次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看几首例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就是典型的将起、承、转、合全部运用到了诗里。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入抒情,第四句合句点睛。

      那么我们都知道,承句是弥补起句的不足,因为起句只是描写了一个大概,然后承句进一步描写进行补充。转句、合句呢使用了一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彰显情趣。

    贺知章的这首符合渔阳绝句的第三法: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关于渔阳绝句,以后会在晚读的时候细化来讲

    这诗使用的是什么章法呢。写景+议论的章法。

    我们再来看一首例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个时候呢,我们把绝句的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四句为结。那么要求起,可平一点;承,要紧一点;转,要奇一点;合,要新一点。

      我们来看下这首凉州词,

    起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写景,

    承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在补充写景,使起承两句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景色。

    转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根据前面景物的描写进行转入抒情。转句在绝句中很重要,要求很高,要转的奇,断而不裂,不可以脱节,意思是说转句不能和起承句脱节。转不可以脱节,意思是说转句不能和起承句脱节。起承句是转合的铺垫。合要点睛。这个就是说,绝句的结尾很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诗不怕起的不好,就怕尾结不好。结的要有力量。我们经常举例的一首诗金昌绪的 打起黄莺儿也是使用的起承转合的方法。

      那么是不是绝句四句中都要体现出起承转合呢?未必。

      起承转合,也可以 体现出起承合,也就是说绝句可以不用转的。

    我们来看下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运用第二种方式==起承承合

    【贫者】:

    不羡邻墙屋宇轩,庭前自爱小桃园。

    枝头一日看三遍,唯恐春风不过门。

    在绝句中承句接起句,转句补充承句的不足,不转,这个也是一种长见的方法 。

    所以很多人喜欢写诗就用一个起承转合,看到绝句中第三句没有转折的,就喜欢说,没有转句就没有章法。这是不对的。绝句的第三句不转的,可以补充承句的不足。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运用第三种方式---只有起句,不见承转合句。这个有人叫做并列方法。

    一首绝句中的四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而使用这个方法最好是兼用对仗,以示工整、优美。

    例如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看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画,而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又如老杜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第四种运用方式---前两句起承,后两句并列。

    这种方法上看不到转句和合句。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起承法,后两句用对仗法;或前两句用对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这样的布局法叫“承接对仗合用法”。

    承接法时,有的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有的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等;用并列法时,一般要用一组对仗句。

    韦应物的这首在章法上运用了先叙情,后布景的方法,属绝中后对法。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其起句说现在不能一起登楼而恨,承句说因为两地相隔之远,这用的是承接法;末两句写登楼之所见,用的是并列法。全诗采用了先承接,后并列的布局法。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第五种运用方法---前两句并列,起承关系不明显,后两句转合。

    此诗的前两句,从江,山两个方面写来,用的是对仗句:“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这也是并列法。从眼前见到的想到的写来,感情激越,气势阔大。

    第三句写离别的地点与时间:“津亭秋月夜”;

    第四句写离别时之悲泣:“谁见泣离群?”

      前两句并列的形式出现,后两句转合,一般来说,前两句使用互文的方式,也是这样的手法。

    例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蓬君。

    也是前两句先并列,后两句转合。其实在以往我们讲解章法的时候,也举过这样的例子

    以上五种方式,就是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

    那我们写的时候遵循哪一种章法呢?感觉古人怎么写都有章法

    建议我们在练笔的时候,要每种运用的方法都要练习。

    等我们熟悉掌握这些运用的手法之后,得心应手写的时候,无需去考虑运用哪种手法,而是考虑如何能把主题情感刻画的更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y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