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小区里有一家超市,因门面是单位的公有财产,单位采取三年一次的公开招标选择一些职工的家属进行自主经营。由于前任老板开店经营得法,超市生意红火,每年盈利可观,由此,在去年的招标中,竞标者将门店租赁费用抬得老高。最终,我的一位同事的老婆不惜血本获得了未来三年的经营权。
超市进行简单装饰后,同事的老婆便迫不及待的开张营业了。起初的半个月,超市像以往一样生意红火,但新鲜过后,便持续地冷清了下来。同事看着人们大包小包的在单位外头的超市里买东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忧虑着问我说:“你说这问题出在那里了,货还是以前的货,价格也跟别人差不多,这顾客为何就流失了呢?这样下去我的工资搭进去也不够这店里亏的。”
回想起去他店里买东西的情形,我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前的店老板卖东西有个特点,他不会让顾客有“小憋屈”,比如说卖散装货,他的电子称显示出的重量为五百零几克时,他会“四舍五入”计一斤;在计价时,对几毛钱的尾数他也会“四舍五入”,让顾客心里会有隐隐的舒服感。你爱人则正好相反,顾客虽然不讲,但心里自然会有“小憋屈”。记得电影演员陈强有一次到一家副食店打油,他发现售货员在倒油时油提和漏斗上总是挂着一些油,就说:“小同志,你能不能把这油提在漏斗上磕打磕打,这样油瓶里才是真正的二两嘛。” ”同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时隔三个月后的一天,同事脸上挂满了笑容,他神秘的对我说:“你分析得太到位了,那天回去我将你的话跟我老婆讲了一遍,并让她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去做,想不到这流失的顾客渐渐地又回来了,这个月店里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从同事家的经营故事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商家要赢得消费者,就应该多站在顾客的角度,多琢磨一些细节问题,少一些“小猫腻”,尽量为顾客去除一些“小憋屈”。其实,解决的办法就在商家手里,用不着唱高调,什么“顾客是上帝”。只要你懂得“四舍五入”,懂在卖顾客“油”的时候能磕打磕打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