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造成功的预感,培养学习的愿望

创造成功的预感,培养学习的愿望

作者: 路漫路漫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1:29 被阅读0次
    创造成功的预感,培养学习的愿望

    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孩子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真正激情,在培养学习愿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的发展盖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与一边使孩子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产生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往往是与学生紧张之后才能完成作业有着联系的。所以,他的思维活动中没有克服困难的强烈意向,而且他也发觉不了困难之所在。他回答的声音单调而乏味,既不能打动他本人,也不能打动同学。我们注意到,对同学回答问题的好坏,在班里没有那种利害攸关的集体气氛。同学回答地前言不搭后语,全班对他漠然置之,同学回答的良好,也不能激励任何人。

    这种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必须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找出学生在课堂上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对教师某些课堂教学情况和工作方法的分析表明:教师本身对工作缺乏热情是导致学生课堂冷漠的根源。例如,文学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困难的地方。不仅如此,他还力图最大限度降低这个“难点”的难度,造成教材中没有任何复杂之处、一切无须特别努力就能轻易掌握的印象。大纲中的难点概念和难点部分,他没有着重强调,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集中在这些地方。这是不正确的方法。教师不是教会学生去克服困难,反而用“缓解矛盾”的伎俩人为地去降低教材的领悟难度。这样做的后果,难点教材有时实质上是被放过,或者一带而过。例如:大纲要求学习“亚.尼.拉季舍夫的社会政治观点”。在讲述这部分教材时,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只要记住拉季舍夫是俄国第一个革命者就行,这对你们足够啦。”教师的这种提示,导致了学生死记硬背现成词句,而不去深入理解概念的实质。

    学习的热切愿望是学校里的一种道德情感,而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有赖于我们老师。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某种天赋才能,这是在日常学习活动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是能够把教师语言的真正激情与虚伪做出的“热情”区分开来的。他们不喜欢冷漠无情——不是表面上的冷漠无情,而是隐藏在骨子里的教师不相信学生力量的冷漠无情,所以,真正的激情,应当成为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没有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学业利害攸关的真挚情感,就不可能提出培养热切的学习愿望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应当振奋精神、孜孜以求、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学生能否振奋学习精神,不取决于谈话、开会之类的某种特别措施,而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热切的学习愿望这一问题的提出,其本身就是促使每个教师去考虑自己工作的整个方法。

    举例:教师雷克萨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打通“不感兴趣” 这堵墙,在尼古拉和其他学生那里树立起能够成为文理通顺者的信心。

    这位教师给四名俄语不及格的学生留了作业:每天抄写一页高尔基的《母亲》,在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分析和解释每个词的拼写法。这项工作的真正成果只有在耐心细致和埋头苦干完成它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来。学生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它与完成普通的练习不同。他们感到,教师对新的作业形式给予了巨大的希望,相信他们的知识比能够日臻完善。才过了一个半月,就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尼古拉,还是其他三位俄语不及格的学生,都在《母亲》的原文中找到了他们几年来草率犯下的语法错误。遵照老师的劝告,她们编写了拼写法词典,在词典里,每一条语法规则都有相应的栏目。所有容易拼错的词的正确写法都抄入了词典。终于来到了这一天,4名成绩不好的学生俄语听写都能及格了。这一点使孩子们欢欣鼓舞。

    教师让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做这样一次家庭作业:以《伟大的俄罗斯语言》为题写一篇文章。他们对这次作业都很努力。文章两周后交给了老师。尽管在言辞上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从拼写法的角度来看,都写的合乎要求,被评为3分。这次成功,不仅对“后进生”本人,而且对班里其他学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家都看到,由于勤奋学习,4名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且都已相信,每个人只要严格要求自己,都可以学习得更好。在班集体里,终于形成了催人奋进的紧张气氛。这种气氛是整个学生集体的重要情感状态:随之出现的是成功地完成当前学业的信心。

    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培养掌握知识的持之以恒的愿望的重要任务。

    我们得出结论:在掌握知识和完成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习的热切愿望也是一种精神满足状态。但只有在为崇高目的所鼓舞的学生集体里,才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满足。当4名学生的学业尚不能取得任何真正的成效时,他们在集体里感到自己是孤独的:集体虽说也很同情他们,但不能代替他们学习。然而当这些学生取得初步成绩时,集体已开始把进一步提高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视为自己的目的。

    集体对这些学生的成绩的责任感,这些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就是这样形成的。教师的任务是:善于保持整个班集体的紧张情感,并赋予它积极地性质,必须更鲜明地向学生指出他门应当奋力以求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当一个教师不从学生的观点去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考虑他的语言应当激发出学生哪种情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枯燥无味、萎靡不振的课。这种课从来也引不起孩子们真正激动的心情,使他们觉得很漫长,而且只有下课的铃声才能带来些许生气。在这样的课上,是培养不出学习的愿望来的。所以,除开种种教学法要求之外,对一节课还得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节课应当激发出学生真正激动的心情,亦即对学习的满足感,因掌握新内容紧张思考的疲乏感。

    激励学习的基本意志动因应当是:对学习的自觉态度,为共产主义建设者未来的的活动做准备,集体亦即班级和学校的荣誉感。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为班集体争光的愿望,我们努力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培养认真学习的愿望,是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习目的和达到这一步目的的手段,会使学习的愿望变得切实有效和富有理性。学生热切学习的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培养学习愿望也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集体主义情感和互相帮助的意向。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使之朝向正确的道路,是每个教师集体的任务。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质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水平的保证。

    所谓成功的预感,就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摆面前的这个艰巨的学习任务,是他通过刻苦的地努力(包括在他人的协助但不代替之下)可以达到的。一旦学生拥有“成功的预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挑战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并形成相应的智力上的紧张感。显然,要创造“成功的预感”,需要教师洞察到学生的现状,尤其是思维水平并提出适宜的挑战。挑战过难,学生将无法产生“成功的预感”,反而会灰心丧气,认为“我不行”,自尊心会受到挫折;挑战过易,学生也无法产生“成功的预感”,而会因为挑战太简单而丧失动力,对差生而言,甚至有可能产生羞辱感,认为老师断定他只能做简单的题目。

    要培养学生“成功的预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首先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是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做足准备,给他们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做好,同时让学生知道:只要严格要求自己,都可以学习得更好。

      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我们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持之以恒的愿望的最重要任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成功的预感,培养学习的愿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mi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