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班长之家",因为我的好奇心与谨慎,引发了一轮关于名字由来的讨论。
起因是:一直不太确定"国民"同学的姓别,聊天中很喜欢用幸福双翼的榨汁拥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但男女有别呀,一旦抱错了别人的老公或老婆也不太合适,即使是在线上,还是有些顾忌的。我老老实实地发问:虽说不知道国民同学的性别是男是女,我还是想抱抱,用幸福双翼的方式。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接着红江老师给出了最佳答案:姓名国民,姓别女。也说出了她名字的由来。好几位同学都出来聊关于自己名字的故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今早醒来头脑中一直占据着这个事情:名字。
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有小名,我也不例外,家人到现在都一直叫着小名。大名是读书时候才起的。记得那时我已经七岁了,有一天父亲问我,你想上学吗?我说,当然想啊!其实一直数着日子,非常羡慕上学的小伙伴。因为上面有姐姐和哥哥,八十年代还没实行义务教育,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同时负担几个孩子的学费成为父亲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必须要上。父亲在村里也算是少有的读书人,因为家道中落,爷爷在他上到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硬是把他拉回家,帮忙干活挣工分养家。后来看到一起上学的同学毕业之后都当了老师,而父亲却与之失之交臂,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每每听到这些往事,我心里都很难受。这是父亲一辈子的痛!所以,后来他说,即使是贷款,他都会供我们上学,直到我们不愿意读为止!
上小学,得起个大名啊。我的名字是哥哥帮起的。"仕"是家族辈份的排名。父亲没有给我起一个响亮有意义的名字,但名字中拥有这个标志家族成员的"仕"字,我感到非常自豪。家族里女孩可以不用按辈份排名字,以后都要嫁人的嘛,没那么多讲究。我小时候很乖巧,很听话,名字一旦起好了没想过要改。
后来姐姐一直否定我的名字起得不太恰当,跟她的一位同龄伙伴重名了。再后来无意中听到,我的名字跟家族里的一位堂哥一模一样!那时候我问过父亲,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不给我起个好名字。父亲说,那位堂哥后来已经改名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像女孩子。这件事就暂且不论。小名中的"秀"--母亲的名字,我也很排斥,觉得好老土。母亲后来又生了弟弟,属于超生了,我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记忆中整个童年过得很不开心。有点像巜都很好》里面的苏明玉,因为母亲重男轻女,受了好多委屈。我的出生日刚好与观音诞是同一天,迷信的母亲小时候经常说我是送子观音送到凡间的孩子,又身弱多病,总担心养不活。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干农活上。平常在家里经常叫我照顾弟弟,让着弟弟。我心里有多大的委屈她也不知道,因为我要做乖乖女,不敢提出任何要求。我常常在想,我都不是你亲生的,活着真没意思。幸好性格温和胆小,不敢做太出格的事。
伯父家的二堂姐比我大十岁左右,给我起了"兰"字。母亲说,我刚出生那会儿,二堂姐非常开心,说她特别喜欢这个"兰"字,就央求母亲给我起了这个小名。所以我从小到大跟二堂姐都特别亲。
姐姐的小名也有个"秀"字,证明是姐妹俩。哥哥和弟弟跟两位堂哥排另一个字。不知道这是不是父亲的主意。从名字上看,我们的家族文化比别家的强。这也是令我感到自豪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对名字的纠结不再那么浓厚。不就是一个代号吗,难道好名字能决定命运?
前段时间学习了幸福双翼的巜生命铁三角》,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做了一次深度梳理。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践行作业。原本心中隐藏的怨气,随着屏幕敲打的字符的增加,慢慢地,慢慢地被释放出来。父母已经给予了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他们无法给予我们没有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生命啊!
名字的好坏,能够衡量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吗?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我喜欢别人叫我"仕英",比较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习惯叫我"英子"。好像只有除了老师,只有男同学们会连姓带名地叫了。
我和老公是初中同学。记得他当年追我的时候,我不想接受他,就找各种理由拒绝推脱。那天是情人节,他第一次到宿舍找我。我在外面瞎逛了好久,以为他已经回去了,也从外面回到宿舍。谁知刚到宿舍坐下,他也到了门口,双手捧着玫瑰花,开囗就叫"许仕英"!既惊又喜,没有一丝怨气,开心得像个孩子,差点跳起来,这表情,至今难忘。后来他也跟着我的家人叫我小名了。连平时的交流语言都不是他家的客家方言,而是我的家乡壮语。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如今,这么努力学习,改变自己,不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男人么?他还是原来那个他,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决心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努力培养出拥有终身幸福能力的儿女,足矣!
关于名字的回忆 关于名字的回忆 关于名字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