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3)

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3)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4-06-13 00:02 被阅读0次

原创

湘绣博物馆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尖之源——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

第二部分:针尖之兴——享誉世界的名绣之花

第三部分:针尖之盛——艺彩纷呈的当代湘绣

第四部分:针尖之梦——绣出人民美好生活

昨天一时兴起,对四大名绣做了个私家排序,起因是看到有提法说“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所以好奇查了一下这个说法的基础。

其实比较是无意义的。四大名绣各有专精,且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我只是想了解两个知识点:所谓四大名绣最早的作品记录,以及各家的擅长或代表作品。

外行看热闹,不足为训,哈哈。

今天继续总结展览的第二部分:针尖之兴。

湘绣是在上世纪早期入列“中国四大名绣”的。

1910-1935年间,湘绣在国内外博览会上频展风采,屡获殊荣,产品行销海外,既叫好又叫座,艺术与商业双丰收。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自于此前湘绣工艺的改革,和商品化经营。

工艺改革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是研发出“掺针绣”,第二是众多化石把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湘绣中,使湘绣从初期的“实用品”发展为“艺术品”。

商品化经营是伴随着十九世纪末,中国自然经济基础逐渐解体,社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经济环境而产生的,当时长沙开设了运销外地绣品的“绣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专卖店”,本地刺绣艺人相继干期自绣自销绣品的营生。

“掺针绣”的完善大约在1877年前后,主要特点是针脚参差自如,使不同色阶的绣线互相掺合,在色级变易时不露痕迹,色彩丰富而和谐。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完善“掺针绣”的代表人物是李仪辉。

“掺针绣”的特点就是“水路”不明显,像这个从深至浅的颜色,像晕染出来的效果。

除了展示工艺流程和刺绣工具,这个部分还有湘绣博物馆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打卡点,其中有一组平铺在展柜中的书画作品,真的很难分辨是画的还是绣的,令人印象深刻地呈现了中国画蓝本与湘绣作品的关系。

第一家湘绣专卖店是1898年,开设与长沙司门口的“吴彩霞绣庄”,标志着湘绣由此正式走上商品化道路。此后,长沙的湘绣庄发展迅速,并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开设分店,湘绣产品行销全国,流播海外。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绣像。1932年末完成,由绣庄经理、著名画师杨世焯再传弟子唐仁甫画像,杨世焯高足弟子杨佩珍刺绣(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佩珍应该是杨世焯的孙女)。

作品绣制出来之后,1933年,由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键让他的侄子带到美国,参加“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引起轰动。据说罗斯福总统本人都非常喜欢。绣像原件现藏美国亚特兰大“小白宫”博物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tn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