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学,还是出远门去比较好吧

读大学,还是出远门去比较好吧

作者: 销魂独我 | 来源:发表于2024-08-07 23:56 被阅读0次

看着这大学录取一批又一批的,感觉大学还是挺需要人的吧,咋就总有人对大学校门“傲岸不屈”?

到现在都本二批第二次征集了,据说有的大学连投档都没法投,因为没人报呀。

一者是钱太高了,一年三五万甚至七八万的,对一般家庭来说,的确承受不起。二者现在的人都比较实在,不好的专业不去读,宁愿读一个专科直接就业,也不愿读一个不好的专业以后难找工作,哪怕你是个本科!

贵为象牙塔,也免不了面临录尴尬。

还有一种原因是地域认知。有些家庭不愿离开自己的“老巢”,也造成外省大学在异地录取遭到冷遇。

曾看到一个群里,就有A家长说:咱成都是个好地方,我就不愿娃娃出去,读大学坐个地铁就过去了,节假日周末都可以回家,哪不好了?

接着有B家长则说:成都有人脉资源,还出去干啥?就在省内读,以后也好就业。

家长C则说:现在就一个娃娃,出远门读书去了,怕是以后亲子关系都不很亲了,我们老了还得靠娃儿!

还有一个更绝,说:成都这地方An全,有什么zhanzheng都不怕!

所以,都不愿孩子去远方求学,而有些娃娃可能本身也懒得去拼,去闯,就听大人安排吧,这样就形成了窝里卷!另一方面,也造成外省大学生源不足。

现在各种环境条件好得多了,竟然还有这样的难题,真的有点费解。我们那时读个省城的大学,从小县城坐大巴车要颠簸六个小时,换成现在,飞机一飞,成都到沿海城市也就两三个小时,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种理由不出远门?

想起旧时代的闯西口、闯关东、闯天下,多有豪情和血性呀!也许有人说那是生存所迫。是的,一个安逸温吞的社会,可能也是滋生懒惰、自我沉溺的温床。在安乐窝里呆久了,自然胆怯、自保、畏惧风雨,只求头顶巴掌大的天空安宁。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而今,人人都只愿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流连忘返,儒家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胸襟与气度,恐怕是越来越远去了!

其实,世界才是最大的一本书,还是要让孩子到远方看看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个人的胸怀与视野,主要还是在天地之间开拓出来的。

曾经,那句“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让多少人心潮澎湃,现在的人,莫非反而“心如止水”了?

相关文章

  • 第一次出远门

    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去读大学,那是1991年。大学在南京,而我在广东的一个偏远角落里。 那时候的我,仅仅去过几次县城,...

  • 2020—0920 离家

    女儿,今天你就要离开家,前去陌生的城市去读大学了。从未曾独自出远门,从未曾独自生活的你,实在让为父放心不下...

  • 我没有期待

    大学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可能也是我读的大学不好吧,虽然并不抱有期待,但其实心里还是挺失落的。嘴上老是说没...

  • 还是当老师比较好吧哈哈

    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外面一片漆黑,整个厂里现在连保安加上我就3个人,还有厂里面5条狗(挺凶的),万籁俱寂,好象一切都...

  • 在地铁里迷一次路,在工作日晚上去一次居酒屋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这么大的世界也从来没有去哪里看看,我们县巴掌大个地方,我待了18年。第一次出远门,是去天津读大学...

  • 第一次带娃出远门

    好像不是第一次带女儿出远门耶。在女儿八个月时曾经带她去杭州玩了几天。好吧,只能说是还有懂事以来第一次带女儿出远门。...

  • 读诗一首:不要总说“好吧”

    最近比较忙,睡前读首诗,静静心,回归自我。 不要总说“好吧” ——汪国真 不要总说“好吧” 我们毕竟不是池塘里 只...

  • 魏新:在路上吃,在路上似乎无太多改变

    曾经畏出远门,因怕坐飞机,长途火车票订起来麻烦,到哪儿去都逃难一般。读《围城》时,看到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去三闾大学...

  • 黄金时代1: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还是叫《黄色时代》比较好吧,初读深感心肾憔悴,简直辣眼睛啊!直到带着这份憔悴,细细品读完,方觉上乘,...

  • 旅行的意义

    从小到大第一次出远门还是上大学的时候,说是出远门其实还没出省,只出了个市,但是还是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觉得一切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学,还是出远门去比较好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uc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