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我们一行人东去天水。
早晨天还没亮,当兰州市民大多还沉睡在夜岚的怀抱中时,我们便匆匆出发了。上高速后,很快便把居住的城市和熟悉的黄河甩到了身后。青色的高速路,白色的斑马线,在黄色的灯光中十分醒目。路灯如卫士一般竟高高地直直地站了,坚守着自己神圣的岗位。车窗外不时一瞬而过的车的身影和声音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正在高速前进。
车内充满着温暖且快活的空气。司机师傅特意老早就打开了空调。同组的翟亮是一个特能侃的人,也特能活跃气氛,偶尔开开几个女孩子的玩笑,穿插几个荤段子。姑娘们大都习以为常了,知道他天生爱热闹,并且”有贼心没贼胆“,因此笑骂着回应。大约是早晨起得太早,五点就集合,很多人都没休息好,不时用手捂着嘴打哈欠,上下眼皮打架。不一会儿,便有人头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睡着了。这种信号仿佛会传染似的,不一会儿,大家都发出轻微的鼾声。司机师傅看来很有经验,提前睡饱了,因此精神抖擞,正聚精会神地驾驶着车子。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是满眼满眼的绿色。高速路旁的庄稼地里,玉米正“风姿绰约”,把“饱满”和“成熟”展露得一览无余。豆子也正“风华绝代”地含笑向秋风。一方方田地是一块块饱含着生机的沃土,它们被“梳洗打扮”得整整齐齐。最远处的大山全都隐藏在大雾里,只能大体看个轮廓。这般虚无缥缈反倒增添了神秘和韵味。而近处,高大的乔木伫立在田野和埂边上,默默守候这一方净土。
大山脚下,零星地点缀着几个村庄。红瓦白墙,在一片茂盛的树木的掩映中,煞是耐看。低矮的果树间现出一条细细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仿佛通向了古风犹存的村落。当然还有河,与黄河一样混黄的水,但是气势上却远远不如。更近处的山,则趴伏在大地上,聆听大地深处的心声。
一路下来倒是看见很多新事物。比如一种专门运送建材的缆车,正缓缓“行走”在山前一大片很平坦的空地上空。一般缆车都是用来观赏沿途山中风景的,能在高空有层次地俯瞰大山的珍藏。而用来在高空运送水泥、钢铁、砖瓦、玻璃等建筑材料,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最让人喜爱的是这里的植被,一绿到底。兰州光凸凸的黄褐色的山头看多了,虽然每次都惊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能堆起这么庞大的群山,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现在才知道,缺的是象征生命与繁荣的绿意。
其实之前也没去过多少地方,所以对一切都很好奇。对天水也没了解多少,所以很是期待。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这一定不是“天水”这个城市及地区名字的由来,但也可以看得出天水这块地方确实是得天独厚了。
快到武山了,车窗外依旧是一闪而过的看似相同的风景,车内却温暖如春。抬头看,灰白色的云和远远的迷雾仿佛连在了一起。在这“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清冷秋色中,我们仍在前行。我欣然在手机上敲下《去天水》——
山是伏牛出云雾,只疑神仙缥缈住。欲问青山山不语,澹澹河水秋又是。有楼隐绿荫,树绕山脊生。
不见群雁碧空住,单看大厦栋连栋。大桥横跨经南北,十里长河贯西东。
白墙红瓦,接五里长坡;篱笆院落,邻秋菊几朵。金秋风,兼霜雾,青苗更青,人长精神。
何当展翅往云间,瞬看天下水和山。麦积伏羲都览遍,九月看山在天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