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说,在上帝选择两人投胎转世过“舍”与“得”的人生时,第一人当即选择要过“得”的人生,后面的一人只能表示去选择“舍”的人生;在转入凡间后,这个选择过“得”的人最终沦为乞丐,随时在大街上接受他人的施舍、怜悯、同情;而那位选择过“舍”人生的人却最终成为一位富人,他不断通过自己在财富、地位、名位上的影响力去帮助与给予他人恩惠、扶持。
从小处看与大出想的不同心胸格局
对于上面“得”人生的故事;生活中我们多数都会从第一感官,得利于好处去想,已就是从自己最切身的利益与感受出发。“得”对于表像认知是得到、获得,这一切都与收获有关;在此前提下,若个人品德、才能、背景、机遇都处于劣势,而个人却一味想着拥有与获得;在个人缺少奉献、付出等良好品德下,长期获取,一定会让个人前期积攒的好运气全部花销掉,在自己透支完毕个人的信用与价值的时候,沦为乞丐以不足为其。
而对于上面“舍”人生的故事;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总能摒弃从自身出发,凡事从大局进行考虑,他不在乎一时的失去,注重的是未来的结果;这如同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差距,小老板必须每天为盈利而反复盘算,为了一时利润的提升很可能去造假、鼓吹商品虚假价值功效,这些一时会为个人带来利润,但终究不能长久。好则维持,坏则败亡。而企业家他因为有着社会情怀与普世价值。他想到的是未来企业做大后上到国家、小到家庭对每一个人的影响与改变,他不仅创造价值,更要改变生活的方式。在鱼龙混杂的初创时期,这样去做前期肯定会失去很多,不仅是利润,也有经营同伴因意见的分歧而离开以及投资者资金的撤离,但在大浪淘沙后,一旦拼杀出来,一定会是一种超越利润之上的结果。
品格至胜,能力辅之
在良马与劣马相处的环境中,要想将良马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最好的办法是驱逐劣马。为何,因为劣马在跑得不快的同时还有一个最大的劣势,使绊,这无法让良马获得快速奔跑的机会。
在工作与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有许多,一部分人在进入公司后,在熟悉环境后,便习惯于说长道短,在同事与朋友面前,言语中总会说出许多如同公司不行,对不起自己的话,谈论的多是自己如何在公司中去拒绝与推诿安排来的工作;这些内容透露出的唯一信息是,个人在工作中既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又不想多付出。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感怀于企业在招聘前期对于个人品行选择的重要,以及在被聘者进入企业初期时,企业花大力对其进行企业文化宣贯、合作与服务意识、能力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德大于能,能辅于德。道理存在的价值是,一个人在主观上有了奉献意识、服务精神就会引导他在行为与思考方式上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他会站在一个超越个人利益价值之上的战略高度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但光一个人并不能改变多少,企业需要的是一群这样的人,因为一群良马的存在必然会在协作、效率、主动积极上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所有的人都会将时间与精力放到如何提升企业效率与影响力上,要知道将时间成本与精力成本花销到耗费精力的龌龊小事上,是对企业与个人生命力最大的浪费。同理,在获得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的集体效力后,企业生存空间在内驱效力下得到了扩展,在企业利润与财富效益增加的同时,企业已会反馈于努力为之做出奉献与付出的人。这就是付出与反哺之间的关系逻辑。
每一样事物的发展壮大都是一个漫长而繁杂的过程,立志高远、眼光长远、矢志不渝的做好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提升与拓展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以“舍”的态度去额外付出与创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未来的时间一定会给予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