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一个高频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绝大多数学业有成,尤其是事业有成的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人生早期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万能”途径,就是阅读。
懂得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父母,不会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一味强调分数与名次,而是非常重视孩子对学习本身和外部世界的浓厚兴趣以及主动探索。
书籍组成了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是浩大深广的认知世界,如何选择图书,怎样坚持读书,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一般规律和常见问题,和大家交流以下几个方面:
1、早年的阅读习惯养成与长大后的学习与发展密切相关
很多父母都知道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考虑的角度主要还是考试。
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孩子连题都读不懂,卷子都做不完,考试当然会吃亏。这是低年级家长了解和关注的。也有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关注的家长,可是父母需要知道的是,阅读能力不仅仅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它的影响范围很广泛。
人是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动物,语言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清晰,因此喜爱阅读的人,智能的开发程度比不喜欢阅读的人要更高。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一方面词汇量丰富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知识面广阔的孩子,更容易被同龄人认可甚至崇拜。
文子小时候是一个沟通交流能力很低的孩子,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也明显欠缺,上小学后各种状况频出,没少给老师惹乱子,是班里的“焦点人物”。
一般来说,小学低段,因为总是违反规则而被老师提醒和批评的孩子,小伙伴们不会喜欢,因为老师是“绝对权威”,被老师批评的就不是好孩子。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是文子是特别爱阅读的孩子,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知识以及神奇的想法,慢慢的,老师和同学越来越喜欢他。虽然他的很多“小毛病”还在,也经常会被批评,但是在接纳友好的环境里开心顺利得长大,各方面表现也越来越好。
2、兴趣比能力更重要
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个方面与识字量密切相关,所以特别关注孩子认字和写字。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甚至更小,家长就每天教孩子认字,不管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何。去上“早教班”或者父母亲自上阵,方法各异,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
在生命早期,很多孩子对于图书有着天然的兴趣,小宝宝眼中的世界和大人迥然不同,很难了解他们究竟在“看什么”。
其实孩子“看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爱不爱看”。所以孩子选择读某类书时,父母最好不要强加自己的期望,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阅读偏好。
孩子的成长自然需要引导,父母的智慧是如何“不着痕迹”地,引导孩子自动产生对某类书籍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汽车,可以问他是否了解汽车的种类,然后是汽车的结构,汽车的历史与文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逐渐进入相关的其他知识领域。
3、从读图到读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识字的确是阅读的基础,但是读字是从读图开始的。
“70后”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小人书”,“80后”的童年儿童读物开始逐渐丰富,之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本。孩子的阅读,都是从读图开始的,伴随“动漫文化”的风行,整个社会逐步进入“读图时代”。
孩子上小学之前,读图能力比认字能力更重要。所以家长不要那么着急教孩子认字,以免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从幼儿的图画书,到字数较少的绘本,逐渐增加文字的比例,图文结合过渡到阅读纯文字的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尝试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记、故事或者小说。能够读较长篇幅的书,是孩子读书兴趣进一步浓郁,快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
孩子可以读字之后,并非就不再读图。很多绘本书或者漫画书,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人。
4、孩子读书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同步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也很爱读书,言传永远不及身教。
一个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后来考上著名大学的孩子,他的妈妈告诉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家里就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一开始是父母给孩子读书,后来是听孩子讲书,然后是各自看自己的书,等孩子长大之后,会针对同一本书发表各自的读后感想。这是文化素养比较高的父母。
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或者文化水平不够高,但是能够做到孩子读书的时候自己是非娱乐和休息状态,一样很好。比如处理工作事物,学习某种知识技能,哪怕是忙于家务,也比要求孩子读书学习的时候,自己却很闲散要好很多,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电子产品依赖”现象,成年人比孩子更严重。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克制,孩子读书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
5、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打“持久战”
孩子面对升入小学的时候,很多家长焦虑度骤增。
几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同行,看到老师转发的考评试卷,发现无论是文字储备量还是阅读理解能力,自己的宝贝都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即刻慌张,赶紧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补习班,生源火爆,也是这个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即使孩子迫于压力,从不爱读书到开始看书,似乎有了明显的转变,也很难长效。
保护孩子天然的阅读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保证长久不衰的阅读兴趣,都是父母要认真对待的环节。如果催逼的紧了,不但新的兴趣无法建立,原有的也很可能丧失。
再者,孩子的阅读能力有显著个体差异,无论是识字还是理解、分析的能力,都不是强制或强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迅速提升的。
父母对于阅读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认真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然后慢慢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学习不是某一个阶段好就一直会好,自然也并非一开始不够好就会一直不好。孩子在读初中之前培养出快速阅读能力,都不算晚。
6、给孩子买书切忌“过度满足”
虽然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但是支持孩子阅读纸质书是很好的做法。阅读本身也需要“感觉”和“仪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内容好、质量高的书籍,都是价格不菲。教育投入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最心甘情愿的消费,课时费、书本费,很少吝惜。
但是给孩子买书一定要适当,不能听说什么书好就立刻买,或者孩子要什么书就给买什么书。
“过度满足”容易带来轻视、反感甚至厌恶。给的多了也就不珍惜了,是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别说孩子们,大人都是如此。
孩子年纪增长之后,个性越来越鲜明,对于没有经过他们的认可,父母就买来的书籍很可能会排斥,甚至逐渐拒绝读书。
再喜欢阅读的孩子,买书的时候也要限量,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和珍惜。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买多了不是培养兴趣,很可能变成“负强化”。
怎么就叫“爱读书”,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准。孩子从不读到读,从很少阅读到逐渐增加阅读量,都值得父母欣喜。
阅读是积累成长能量的有效途径。读书是良好气质和教养的主要来源。书籍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慢慢人生道路中,最忠诚的伙伴之一。
文章来源:付琴说育儿,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