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曼先生 与 《道德经》

叶曼先生 与 《道德经》

作者: 制心一处_无为而无不为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06:06 被阅读0次

叶曼先生,时间管理践行。

时间管理践行的老师分享了叶曼先生讲道德经的喜马拉雅链接,而叶曼老师提到,她年轻的时候,曾经问过基督教,什么是生与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基督教没有给她讲清楚,她没有找到答案,所以后来她入佛教修行。

人生到底真的为了什麽?我为什麽会出生?生的目的是什麽?我将来死了以後向那里去?

我的问题是创世纪的记载。

1、上帝为什麽造亚当?

2、造了亚当又为什麽造夏娃?

3、为什麽又在伊甸园里,种有智慧树和生命树,却告诉他们:「只有这两颗树上的莫子不可以吃?」

4、为什麽又造了一条多嘴的蛇,让蛇去引诱了夏娃,再让夏娃去引诱亚当,违背上帝的意旨—偷吃禁莫?

5、上帝知不知道,这些事情都会发生?上帝假使不知道,上帝便不是全知。

6、亚当、夏娃是他创造的,蛇也是他创造的,他们犯的罪,比起今天的人类所犯的罪,真是不足微道了,上帝能不能防范他们犯下罪过,上帝连他创造的,都不能控制,那麽,上帝就不是全能的。

7、上帝既不是全知,又不是全能,而且,上帝也不太仁慈,即使一般做父母的都会设法,使孩子远离危险物,并且尽量加以防范,使孩子不会受到伤害,上帝造了危险东西,却不设防的放在那儿,难道上帝的爱,连世俗的父母都不如?怎麽能说「上帝是最仁慈的呢?」

8、亚当、夏娃也没有犯太大的错,他们只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智慧果,难道上帝这麽嫉妒,这样心胸偏狭,只准他自己聪明,别人就不准有智慧?一有了智慧,就得驱逐出伊甸园?这上帝未免心胸太狭窄了,这样的上帝,叫我怎能信服?

道德经是什么?价值影响?创作背景?

综述、主题思想。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1-2]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3]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价值影响

编辑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1]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10]

在历史上和国际上都有相当高的评价。

文学特色,有音韵之美,且讲究修辞。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编辑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7]

作品鉴赏

编辑

综述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8]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9-10] 

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11]

相关文章

  • 20190822看《道德经》有感

    今天看了一点一点道德经,最先知道道德经,对它有一点兴趣是叶老师说,他听叶曼先生讲道德经。 在后面是挺樊登老师经常讲...

  • 叶曼先生讲道德经🙏

    在这个世纪中,所有外国人都会到中国来问道。我们得准备好要怎么回答,以何为宗,如何教人家这就是中国的宗教,这就是中国...

  • 听《道德经》第100天

    一开始是听叶老师说,他听叶曼先生讲《道德经》,很有收获,自己都能背下来。 后来亚亚说,建议每个人都看一看《老子》。...

  • 奇异人中龙

    ——怀恋叶曼先生 顶礼三世尊!顶礼叶曼先生! 诗人周梦蝶说:形容南怀瑾先生最恰当的句子是“奇逸人中龙”。 这个句子...

  • 从《道德经》到《庄子》

    昨天听完了叶曼先生的《道德经》,120讲,每天一讲,四个月,它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 《道德经》被认为是治国术,但它...

  • 音频38

    音频38 【案例】背道德经难吗? 叶老师利用上班路上堵车的碎片时间,听百岁老人叶曼老师讲解的《道德经》,听...

  • 温文智慧的叶曼

    叶曼先生的书,前后读了三四本。最先接触的是《叶曼掂花》,后来又见《世间情》和《叶曼讲心经》。坐在午后的阳台上,手边...

  • 纪念叶曼先生二三事

    写在前面:写下这个题目,心里诚惶诚恐。以我自己的经历,是万万不够资历去写纪念叶曼先生这种大的主题的。 之所以冒出这...

  • 叶曼先生讲《心经》—2

    其实心经二百六十字,把六百卷的大般若都涵盖在里面了。但是观自在菩萨五个字把整个心经的内容都盖住了。心经的二百六十个...

  • 叶曼先生讲《心经》(1)

    喜马拉雅上有很多她讲的佛经,比如《楞严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短则几十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曼先生 与 《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as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