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三个学期的“一周一故事”告一段落,这学期开始,我们班开始“一周一古诗”的积累活动。
第一首诗,是李峤的《风》。是一首很简单明了的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简单了。但是之前一直没有学习过,所以我选择这首诗作为“一周一古诗”的第一首。
这是第二周了,背诵的是王翰的《凉州词》。今天是星期三,班上已经有一半的同学可以流利地背诵了。
从上学期开始,我明显地感觉到,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借助下面的注释,他们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而这两周记诵的两首诗,我没有讲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大概都能理解,只需要稍加点拨。
可能四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水平,并不是很出众。但是对我们这个地方,或者说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进步。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进步并不明显。但是作为从一年级就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我,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进步。
和学生经常聊天,他们说,感觉现在学习语文,在理解课文上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我说,那都是你们自己的功劳。安排了课前预习课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是认一认生字,读一读课文。如果这两项任务扎扎实实地完成了,那么第二天课堂上就会轻松很多。而不断地阅读、学习,也让他们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可以是全篇通读,也可以是带着问题选择性地读,还可以是略读。而不是像以前,好似无头苍蝇一般,或者是念经的小和尚,只知道哇哇哇地读。
大山深处,不论是经济条件上,还是思想观念上,与川区的人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家庭不能,或者不愿意为孩子提供阅读书目,那么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就是一个很好的阵地。日常的积累没人监督,那么我们就一周读一个故事,背诵一篇古诗,还可以借助配套的阅读材料,或者根据最近学习的内容推荐他们去借阅图书室的某一类书。
没有兴趣的时候,读书其实很无聊。慢慢地,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他们会主动地问这一周读什么故事,背什么古诗?平日里还可以听到他们给伙伴或者给我讲他们读的故事。其实能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上学期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男生普遍喜欢恐龙、飞机、车、一类的科技科学书籍;个别男生喜欢三国、水浒等历史性书籍;大部分女生喜欢童话故事……在这当中,有一位女生很喜欢古诗。这是一位资质平平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生,她很自律,也很负责,老师安排的事儿都能很出色地完成,做一件事总想要做好。偶尔的一次,她说她很喜欢《问刘十九》,感觉每一句都很美。我故意问,怎么个美法呢?她挠了挠头,笑着说,我也说不出来,一读,就感觉很美诶!天马上要黑了,可能还要下雪,老朋友呀,要不要一起来喝一杯?老师,这样的感觉难道不美吗?
听到她这样说,其实我很惊讶,也很欣喜。我觉得古诗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用说出来,只是读着,想一想诗里描写的场景,就很美。
读书,现在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不论多忙,我都要看一会儿书,或者是在微信读书上听原文朗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0909/ab4ebaa01e8d71b8.jpg)
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一直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再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物质世界可能有些贫乏,但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