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4年多前,我和黄伟强见过一面,一起吃过一顿饭。
当时我正在做着一个健康类的APP,想请教他如何能够迅速增加用户。
他给我的建议就是应该在豆瓣,新浪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去抓用户。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小伙子的思维非常不一般,因为当时大部分人的思维还都是在考虑怎么通过百度获取流量,他却用的是另外一个思维。
今天秦刚访谈工作室请来象黄伟强,“壹心理”的创始人兼CEO。看看他是如何用4年多的时间,把“壹心理”在新媒体领域做到2400万粉丝的。
秦刚:伟强你好!请你给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一些经历吧。
黄伟强:秦刚老师你好!我是“壹心理”的创始人兼CEO,在心理行业走过13年了,是一个正统的心理学人,也是一位互联网人。
有朋友说我对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触觉,一毕业就投身其中,无论哪个大流量入口一出现都不会错过。虽然是夸奖了,但是让我觉得自己很适合投身互联网。
我觉得互联网和心理学都是连接人和物的最好桥梁。所以早在饭否时代,我就很活跃,豆瓣风行,新浪微博崛起,微信平台开放,我都很快在里面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学圈子,还有百万量级的粉丝。
在百度搜索“实用心理学200条”,那些经典的心理学段子,都我当时的创意。现在,在客户端、PC端和微信端,“壹心理”拥有过千万精准用户,可以说是心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坚持“知行合一”,希望通过互联网、通过心理学,去帮助每一个人走出心灵困境。所以我一直在不断的尝试,比如很早的时候用新媒体去传播心理学,连接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比如推出互联网第一个心理FM,一个每天有110万人次收听的治愈系心理电台;比如近期用心理咨询轻问诊APP的方式,去帮助人们解答心事。
尽管心理学领域在国内还处于早期阶段,这些探索可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也可能是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
秦刚:你与心理学,是如何结缘的?
黄伟强:2002年,因为一本叫《学习的革命》的书,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就报考了心理学,进入北师大珠海分校开始学习心理学,2007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开始从事心理学相关的东西,但都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工作,所以应该说,2007年就开始在互联网探索心理学的项目。
2008年,我第一次创业,和两个小伙伴创办了一个网站——蓝心网,那时候在国内,做到了PC时代流量最大的心理学网站,也拿了新加坡的天使投资,这个项目大概做了一年半的时候,因为团队一些沟通的原因,我离开了团队,然后跟另外一个小伙伴做了一个EAP的公司。
EAP即员工心理帮助计划,在线下给企业提供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学服务,在做EAP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新媒体。
给企业提供系统专业的心理服务,这一环节是线下环节,但是为客户服务,难免会受到很多的制约,因为企业是买方市场,很多时候做心理服务就是迎合企业的需求,有时候做的没有专业尊严,久而久之,我觉得违背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追求,为了迎合企业的需求,要接受很多妥协,即使对方的要求是无理的,也要去接受。陪别人喝酒,看别人脸色工作,我觉得不是真正在做心理服务,我想找一个自己做事的方式,能回归初心。
在这过程中熬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想通了。离自己心目中的追求走远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线下这样传统的服务,加上在新媒体上慢慢做得顺手了,我开始放弃线下的服务业务,全心全意转到线上来创业。
秦刚:你在互联网上创业,有哪些重要的节点?
黄伟强:我是2006年开始玩豆瓣,2008年的时候在饭否拥有自己的大号,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的把这个心理学项目当作自媒体来运作。
2009年,因为微博的兴起,我是新浪微博的第一批用户,我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微博新媒体账号,那时候是排名第一的心理学微博账号,叫实用心理学。
我不仅在新浪微博上玩,还在豆瓣、人人网等上面建立自己的大号。真正开始回到互联网上做自己的心理学平台。
我觉得互联网创业应该是这样,沉下心专注做好一件事,不用花时间去应酬,不用去陪别人喝酒。2011年7月,我拿了一个天使投资,开始创办“壹心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两个重要的APP。第一个是心理电台——心理FM,有很多主播和老师,做一些节目让用户收听,帮他们调解心情,帮他们成长。
第二个APP是“壹心理”,它有两块,一块是做资讯,通过文章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心理困惑,另外一个就是心理咨询师这一块,通过友情问诊的模式,用户可以免费向心理咨询师提问,如果问题很严重的话,可以付费享受1对1的服务,可以找你觉得可靠的咨询师,也可以找离你最近的心理机构,基本上国内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在“壹心理”这个平台上面了。
这个平台通过线上的心理知识分享等项目,把目标人群吸引到平台上,再把线上的用户导到线下机构,既帮用户找到心理服务的专业渠道,也帮助线下的机构获取用户。
微信起来之后,我又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也叫“壹心理”。因为做微信号,很多运营者对它的定位不一样,有的人把微信号当作一个产品,通过一个微信号也可以融资。我们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把微信号当作“壹心理”的用户流量入口和品牌宣传的渠道。
“壹心理”现在平台上有50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所以说我们是国内做的最大的一个心理咨询平台。“壹心理”去年拿了北极光的A轮投资,现在正融下一笔钱。
秦刚:你提到你把微信号作为用户流量入口和品牌宣传渠道,你在做用户流量方面有一些绝活吗?
黄伟强:您真问到点上了,我觉得自己在做用户流量上还是比较有方法的。
我非常关注大流量的入口,任何平台一开始建立,只要它有可能成为大流量入口,我一定是第一时间抢先进驻并运营的。比方在微信上,我做了4-5个公众号,比如“壹心理”是个服务号,测试的话有个测试号,心理FM有个心理FM号。
这些微信号加起来粉丝大概有80多万。其中有两个最大的号分别是“壹心理”「22万多粉丝」和“壹心理测试”「25万多粉丝」。
总的来说,我们在新媒体方面「微信号+微博号+豆瓣号等」有2400万粉丝,这些可能多多少少会有重合,比如上豆瓣的人也有玩微信的,但是重合不大,毕竟每个网站群体喜欢的点不一样,获取信息的渠道习惯也有所不同。
比方说,我们网站注册用户500多万,APP下载量激活用户500多万,两个加起来有1000多万用户,这些用户都是实打实是我们的用户,他们既不是我们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也不是其它新媒体的用户。
你别看我运营这么多号,其实我只有10来个人的团队在管理运营这些新媒体,包括微信号,还有APP等。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定位是做媒体,做平台,所以我们在平台上招募了有100多位优质的签约作者,他们有兴趣写作,很擅长写作,我们一些文章都是来源于他们。
内容生产机制要制定一些玩法,让更多人为我们贡献内容,让更多的专业人成为我们的编辑,只是不来我们这里上班而已。像我们主播也是一样,目前我们大概有400多位主播,这些主播既不是我们的编辑,也不是我们的员工,但是他们每天都为我们录节目,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些规则,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像我们心理师一样,回答问题也没有任何的报酬,只是平台的宣传,他们觉得做这个事情有价值。
而且在招募专业写手这一块,我制定玩法,其实也不累。
我制定的玩法就是邀请制,比如说今天,你定个方向邀请我来把这个文章写出来,我写了之后,我再邀请我认为很牛的3个人,让他们按照这个玩法玩,像滚雪球一样滚下去,总而言之就是制定一个玩法,让内容生产变得更高效。我们要的是整合信息,整合资源,连接人整合优质内容。
因为我要考虑成本,我只招了10个人的编辑团队,他们自己生产的内容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用户需求,如果是要靠自己的团队产出这么多内容的话,第一个成本会很高,第二个非常低效,第三个没有那么多元化,所以开放平台招募,让众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在我们的平台上做自明星宣传自己,他们也很乐意。而我自己的团队,则重点在管理与生产一些优质内容。
秦刚:你现在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
黄伟强:“壹心理”是一个平台,我们目前还没有做线上的支付系统,其实我们只是帮用户与机构建立一个桥梁,帮用户找到适合的咨询师,然后他们自己去线下约谈,我这里并没有一个定价。
我们在过去4年都没有急于做盈利的事情,我们就是做这个行业最大的心理学平台,然后我们现在做到这一点了,第一:我们是国内流量最大,用户最多的心理学网站;第二:我们平台拥有最多的专业人士和专业资源。
这4年,我们有很多思考,之前有可能一直沉迷做数字,我们有做粉丝,有做流量,有做用户,但现在我们要去探索整个平台的变现能力,所以这是我们团队接下来的一个挑战。其实我们是一个蛮理想团结的团队,但是一个理想的团队,创业3年,4年,5年,还在讲情怀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蛮丢脸的事情。
首先心理咨询一定是一个大市场,但是心理咨询是一个早期的市场,它的爆发点可能是在未来,所以我们现在做几个事情,在这一块要提前布局好,成为这个领域最大最专业的平台。
但是短期变现能力是很弱的,这可能是互联网产品的通病,它的变现能力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式,而且心理咨询尤为严重,所以这块的话只是做布局,做一个最专业、最大的心理咨询平台,短期内没有去变现的太大尝试的想法。
不过,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变现,现在的变现手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买单。我们之前可能是做了移动EAP,现在把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教育的文章,还有心理培训做成一个在线的平台,然后卖给企业,这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原理。
我们会每年收取8万至20万的服务费,中国大概有56万家企业,他们每年是会采购心理服务的,比如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还有大型的企业和外企,因为他们每年都要为员工花这些钱的,所以说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今年也许可以做到400万左右的收入。这个项目下半年开始启动。做2B的服务。让员工享受心理服务,企业来买单。
具体操作,我们有一个微平台,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这个微平台预约咨询师,一周提供一次个人的心理咨询。一般按照惯例,企业会买400个小时给员工用,因为一次咨询可能就是一个小时,可能企业有400员工或者说200员工,心理咨询需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可能一部分员工需要,所以可能买400个小时就够了。
比如我们在江门签了一个机构,我们就会找江门最专业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我们所有线下的服务都和我们签约的机构合作,我们不会和零散的个人合作,所以他们要对我们的服务质量买单,每做完一次心理咨询服务,会做个满意度调查,如果满意度不好的话,那就得换了。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对这个东西不满意的反馈,也许中国人也不大好意思说,说一个人不好,他在帮我还说他不好,可能也有一些关系,但也没有收到一些举报和投诉。
第二,在线讲课互动,进而引到线下开课。
我们做在线心理培训,比如说父母不知道怎么去教导孩子,孩子叛逆期怎么教导,孩子在超市大吵大闹一定要买个东西,父母应该怎么办,孩子不吃饭该怎么办,这些都是亲子教育的问题。还有职场发展的问题,他不知道选择什么工作,未来很迷茫。然后就是婚姻的心理关系,再就是管理——如何去管理员工。
我们有很多心理培训师,他们就是为我们录节目,因为每个节目大概有5万人听的话,就会开100块的两个小时的讲座。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五期,每期都有2000多人报名,都是很专业的。
通过之前我们做免费的课程,有10多人报名参加了老师的线下课程,线下课都要2万-3万的价格,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做心理培训这块内容,在线课老师讲得好的话,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也是在帮人建立一个桥梁,去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布局。
为什么要在线上做这个测试呢?因为现在心理课程培训都很贵,动辄上万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体验区的话,是很难一下就报这个课程的,通过在线的课堂与讲课老师接触,可能会觉得这个老师是有能力的,讲的东西对我有帮助,可能会报名他的线下课程,所以我们线上做更多的体验和展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培训师。
第三,还有一块收费的,线上直播课堂的收费。
第二与第三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就可以帮助心理机构招商,所以这样我们就做成一个国内最大的在线心理培训学院,专门做专业类和大众心理的培训。
秦刚:在创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分享?
黄伟强:第一,还是要想好商业模式。
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业模式,这是我们团队的问题了,感觉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在前四年都是很理想主义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在这过程当中不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能看到这个事情的价值或者未来,所以在这过程中可能有人怀疑,最后离开团队,因为看不到未来。
如果早期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的话,可能更会有信心一点,觉得这公司是一个能挣钱的公司,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二,一定要做好优质的内容。
人家平台为什么推荐你?因为平台刚开放的时候,希望有优质的内容,我们主打三个优质内容,一个是心理杂志,另外一个是心理测试,第三个就是心理电台,这些都是大众感兴趣的,特别是女性用户。
现在内容方面是不缺的,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也快过了,而且现在很多渠道渐渐在衰落,它更多的时候提供互动的东西,用户不是关注一个机器,而是关注一个有性格有态度的人,我觉得现在微信公众号在慢慢洗牌,营销号可能会慢慢洗掉,因为它一直在消耗用户,没有给用户创造价值。然后能存活下来的,第一个就是有态度的,有性格的这类公众号,它们在做原创。有态度有性格的人,有一定的忠实粉丝,这些粉丝认了他,其实在哪个平台不重要,这就是他的核心价值。
另外,企业提供一种服务,提供线上的资讯,再到线下优质的服务实现闭环,会慢慢有很大的机会,比如玩车教授他们在切一块市场。
第三,快速占据流量的红利期,快速积累资源。
第四,整合外部资源要有想法。
1、一个比较好的故事,我觉得就是说一个故事不是一个版本的,它一定是有很多个版本的,要讲给投资人听、要讲给媒体听、要讲给合作人听和讲给用户听,所以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且要准备不同版本的故事。讲好了一个故事,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去玩,我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点。
2、合作一定要共赢,如果没有利益的合作,它一定是非常短期的合作,所以要看合作的对象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我们能否提供给他,这个和第一点很相关,只有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才能讲好故事。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壹心理”,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onexinli)。
秦刚: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