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合而为一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块头。虽然文章线索分明(中举前后),人物形象鲜明(比如前倨后恭的胡屠户),但是很多学生把目光集中在胡屠户身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人物伪道学范进。也就是说,因为篇幅过长,因为认知偏差,因为古典白话的语境差异,这篇课文学生读起来费时,老师教起来费劲。
怎样才能化整为零、长文短教、四两拨千斤呢?
一、读读演演。第一课时,我和学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过好字词关),而是声情并茂地演人物(期待学生从演的过程,即模仿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深入解读人物)。我们一起把课文分成五幕(进学来贺,借钱被骂,中举喜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见),学生自选一幕,自己编排,全班演出,之后再相互评价。有学生在课堂上点名和其他同学PK,两人同饰一角(范进),引发众人深入讨论,下课铃响的时候,学生都不愿意下课,还要接着演接着说。
二、聚焦夸张。这节课我们的目标人物是范进,聚焦的语段是第五自然段(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范进为何发疯(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疯状如何(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正面和侧面描写)?体现了什么(谈谈感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文章通过夸张进行强烈讽刺的特点。
三、着眼对比。这节课以“变”为主线(屠户之变,范进之变,乡绅之变,众人之变),挖掘作品中暗藏的“不变”。在“变”与“不变”的对比分析中,领悟作品主旨,体察作者深意。在对比的品读探究中,学生对小说的讽刺意味体会得越来越深刻。再加上之前的演短剧,析夸张,作品主旨不用我多言,自然而然被学生挖了出来。一节课学生深入文本,找找读读,想想说说,感慨良多。
三课时,一篇大块头,就这样被我们化整为零,最后又合而为一了。
侯会芳作于2018.1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