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们是否有被文字憋得辗转反侧的时候,那些文字如跳舞的精灵在脑袋里盘旋,他们张牙舞爪上蹿下跳不得消停。闭上眼睛,他们就从耳朵里跳出来。你对自己说,太晚了,该睡觉了,否则明天怎么有精神上班呀。可是,他们就一刻也不停歇,如我家喵大人一样,一到晚上犹如打鸡血一样兴奋。
文字是种病,得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它如火山爆发一样,闹个痛快。
【1】易说

佛家有一句:不可说,不可说,一说皆是错。想来就禅机立现,又有“难得糊涂”的寓意,或许很多的美感在于距离,距离产生美,也产生安全感。比如溶溶月色,美在于看不清道不明的朦胧。后来又想,凡事易说,便是简单之事,明摆着。那说与不说,又有何区别,已是意识中的固有之物。绘画如果想留有想象空间,在于的并不是所画之物,更多在于未画之物,留白的悬念。目之所及是能掌控的,但更有魅力的是目之所不及,它像一座不被人征服的高山,挑战人的欲望。
第一版上色完了给朋友看,他说空间上不对,怎么月亮在屋里,我说窗外是实景,窗内代表内心的世界。当时是想画成屋内实景,月亮只是个墙上的装饰。朋友说,没有梦幻的感觉,于是有了第二版,将屋内蓝色夜空加了变化,点缀了星子,却看起来像雪花,有了凛冽的冷意。朋友看了说灰白的墙面看起来不协调,改成星空整体效果更好,与屋内的星空同出一辙。我再次铺水,调出夜空深邃的蓝,不太喜欢用吹风机吹干,况且怕影响已经完成的下半部分画面。而且周末有的是时间就放着等他干,放了一下午,待我晚饭回来,再撒上一幕星光,终于大功告成。
等,如熬制一件精美瓷器,看火蛇妖娆,像一首诗,起承转合。像一幕剧,刀光剑影。有时也如一味药,苦涩难闻。往往,这个过程中,内心是丰盈。
【2】梅凉的月亮

“芙蓉花又栖满枝头,奈何蝶难留,漂泊如江水向东流。”构思这幅画,是一直盘旋在脑海的念头。左右想了很久,终于把线稿拟出来,放了差不多两周,不知道怎么落墨,怕破坏了意境。等,很多事情需要等,等契机合适,等灵光一闪,等真相浮出水面。
第三版完成时,终于大吸一口气,总算了了心中一桩事情。左看右看,仿佛有了更多理解。月亮像是一个闯入者,他偷窥女人的心事,他薄凉一颗人心,让人冷,更冷。或者这个女人囚禁了月亮,那个李白的月亮,七分剑气一身皎白,从此失去了自由,变成烟火人间的存在。前几天看了梅凉的诗,记住了那个呆头呆脑的月亮,觉得十分可爱。我回复:因为爱你,无从表达,才呆头呆脑。
境由心生,就像芙蓉花,又名拒霜花,在这凛冽的季节,自得其乐地开放,却开出了一片锦绣的春色。人心若是暖的,为何灯黄人不寐,为何心如千秋雪?
【3】解否?

总有人会问,这画的什么意思?或许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或许是“枕上星如雨,梦里落花声”,或许是“侧畔千帆过,心如不系舟”,或许是“千言万语,止于无言,以冷封缄”。
第一版给人看的时候,别人问我,空间上看不懂,想表达什么?我颇有点傲气地说,窗外实景,窗内虚空。我的画作我做主,反正我怎么说都说得通。由此引出一个问题,画是否需要解?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这一万个哈姆雷特需要一个统一的模板吗?当然不需要,也做不到。那么,我上面写的一通,都是废话,仅图一乐。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形式美和韵律美,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境。若是清清楚楚地程序化地解释就失去了美感,成了单一冰冷的零件。画亦如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那画,是解,还是不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