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心理老师在年级群里发出这个“‘画’解焦虑”的通知时,我就心生好奇,决定到现场去看个究竟。
当然,我好奇的是我班上那群熟悉的娃会画些啥。
三个班的孩子在一起完成此项活动,在空旷的体育馆。每个班的孩子都分在了9个组里,每个组里都有一位指导老师,先是围成圆圈,指导老师讲规则。
主持人讲画的要求:中间画一个圆,圆里面可以用植物或动物表示自己最喜欢的状态,再在圆外画出让自己焦虑的三件事,并用文字简要阐述形成一个故事。
其实,最开始的那一场,学生在画的时候,主持人是播放了一段音乐,用了近似催眠的方式让学生将心中的那个我抽离出来,并进行对话,也将画的内容安放在了那个抽离的我身上。个人感觉,这样的方式会好一些,因为音乐会让人放松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而这样的单刀直入,一些学生必定会游离在外,无法进入那个场域。
孩子们开始画,我开始游走。
微微首先在圆中间画了一只酣睡的猫。看来她很喜欢猫咪这样的状态:安静又富足。
泓成说他没有焦虑。我调侃说他的焦虑就是玩游戏的时间少了,他说他不喜欢玩游戏。我说有没有小升初的焦虑呢?他说也不焦虑,已经考上一个了。
彻说他的焦虑就是“太穷了”。这小子,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调侃他“是精神太穷还是物质太穷”,他说都有。
小段的圆中间是空白,我问有什么焦虑。他说还没有想好。我说你可以有一个焦虑,那就是如何减肥。他一听好像很中肯,马上在旁边画了一个很肥大的人,又在旁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一个很瘦小的人。
我这样的游走,貌似在贩卖我的焦虑。
一会儿,我开始品班里孩子的画。当然也有个别孩子不愿给我看,我也就不看,尊重他们了。
思程是最有成功感的一个,将人经历的各种阶段写在了一条斜坡上,在大学处又往下跌落,又往上升,旁边批注两个大字:人生。他一边修改一边画,最后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你以为你已经爬上了人生巅峰,但是爬上一个还有一个,而且人生总是起起伏伏,要经历一些大风大浪才是完整的人生。旁边的配字是:当你以为爬上这座山的顶峰后,你会发现山外有山。这小子,年纪轻轻,阅历浅浅,却有如此深的体会,看来是要当一位哲学家了。
铭的圆中间画了一个又像猫又像虎的动物,他解释说他想画一只猪,但画不好,所以将那动物的脸涂了很多阴影,说是一只戴着面具的猪。可见这家伙是有多么的懒惰,当猪就算了,还当一只戴着面具的猪。
禹诵画了一只猫咪的头像。看来喜欢猫咪的孩子还很多。
博文画了一只有长长身子的老虎,但旁边注明是“简虎”。我很诧异,他解释说是“小简的爸爸”。我才明白他想要的状态是——做小简的爸爸。这里面更多的成分应该是比较钦佩小简的爸爸吧,至于有没有恶搞的嫌疑,我就不去猜了。
钧毅画了一片绿色的树叶(我的看法),但他告诉我他画的是包子。我怎么看都不像包子。有人想做一个冒着热气的包子,这想法够独特的。
辉画了一个很大的帅哥,看来是想画他自己。
彻的成品是:圆中间是一个鸟人,看上去比较轻松。旁边的焦虑有:一只快要没有食物的碗,一个钱的符号,从小学到初中的道路(小学的校门很小,初中的大门很大)。看来,他的焦虑是“太穷了”是真的焦虑。
培灵画了一只猪。他的文字如下:买个航模花了一大桶金子,飞控还被妈拆了,为了补偿我送了我一堆卷子,我做卷子做成了一只猪。
若曦画了一个头像:两只方形的眼睛,一张龇牙的大嘴。旁边的焦虑是:某某姐姐不要扣分(这个姐姐是大队委的);发际线后移;柯南不要有结局。配的故事是:因为柯南有结局,导致某姐姐发际线后移,一后移,则让她脾气暴躁,给我们班扣分。这是什么逻辑呢?
泓成最后话了一直猴子的头像。焦虑是: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中学、大学。我说他每天完成学校老师的作业是小菜一碟,你的作业是课外作业吧。他又添了一个词语:课外。
博文的焦虑是:补习班多,作业太多,点球没进,电脑没电,余额0元,考试考砸。
小段的焦虑除了减肥,还有中学和大学。
我发现自己成了一位“偷窥狂”,用我的角度解读着孩子们的心理。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学业压力是他们的第一焦虑,小升初是他们的第二焦虑。而这是这个时代的焦虑,也是家长的焦虑,全都转嫁到孩子们的身上去了。
所以,这个活动,可能让我对孩子们多了一份同情心。当然,这是针对那些把学习放在心上的孩子。
不过,到了最后,那句“最乖的孩子心最累也最让人心痛”也让我此刻的心有些沉重,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