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
论卡夫卡与残雪的比较研究

论卡夫卡与残雪的比较研究

作者: 梦中槐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9-23 15:13 被阅读0次

      文|梦里槐花                         

    摘要:残雪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作家卡夫卡。残雪的很多作品都对卡夫卡的作品做了创造性解读,给我们打开了对卡夫卡的新认识,同时也是一把解读残雪自己的钥匙。在这里我将对残雪的创造性解读、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做出研究讨论。’

    关键词:荒诞、创造性解读、相似性、差异性

    引言:残雪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写作风格也是十分有特点,其大部分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对话都会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如同碎片一般散落行文中。无疑残雪的创作风格是受到了西方文学影响的,其中最典型的对比就是残雪与卡夫卡,同时也有学者将残雪与贝克特进行对比。记者在采访残雪后写到:她任性地用“黑色天鹅绒”形容女人;这些用直觉写作和充满了象征主义的作品,使人们喜欢将她归于卡夫卡的阵营,但她“嗤之以鼻”:“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却不超越人家,那个东西你就别搞算了。”卡夫卡对残雪影响是巨大的,其一方面让残雪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了其创作风格,残雪充满了直觉和想象作品为大众所熟知,常常被归于卡夫卡的阵营。的确,据残雪自己所说,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要高出超越前人的作品出来。但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她是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现代文学的神髓,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道路,在此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卡夫卡与残雪比较方面的问题,我准备从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残雪与卡夫卡的相似性、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等三个方面来入手探究。

    目录:一、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

    二、残雪与卡夫卡的相似性

    三、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

    正文:

    一、  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

    (一)        以直觉为先导,以超验的灵魂世界为旨归,用自己敏感的艺术心灵产生共鸣去解读。残雪是用自己敏感的艺术心灵去解读卡夫卡的。在她笔下,卡夫卡呈现出了与别的评论家所陈述的、以及我们已相当熟悉和定型化了的卡夫卡完全不同的面貌。在残雪看来,没有心的共鸣而能解开卡夫卡之谜,。邓晓芒在比较他们二人时说:一切企图从卡夫卡的出身、家族、童年和少年时代。性格表现、生活遭遇和挫折、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入手去直接解读卡夫卡作品的尝试,都是缘木求鱼。正确的方向毋宁要反过来:先真诚地、不带偏见地阅读作品,读进去之后,有了感受,才用那些外部(即心灵王国外部)的资料来加以佐证。

    (二)        从“灵魂的城堡”角度解读。即人的精神领域的深入探究。残雪把卡夫卡的《城堡》叫做“灵魂的城堡”,在她眼里不是评论家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城堡,而是人性理想的象征。之所以这样解读,是因为她十分关注人的灵魂也即人的精神领域。残雪曾干脆利落地说:“这是我的一个特点,通过对话来泄露人物深层个性和人性矛盾”。他和卡夫卡一样都是进行人性的反省。残雪的创作几乎全是内向的探索。如《历程》就是描述的是一个人生命提升的过程,主人公皮普准在周围人的帮助和教导下不断克服自己内心的软弱、幼稚、和其他各种缺点,逐渐变得坚强成熟。

    (三)        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残雪对卡夫卡作品的阅读是一种直觉式的创造性回应,难免有异想天开之嫌,听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冲动,同样卡夫卡的创作也非常推崇直觉,例如他的短篇佳作《判决》就是直觉的产物,在一夜之间创作出来,他对自己的非理性创作非常得意。

    (四)        残雪对卡夫卡的解读为我们理解残雪本人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这些解读卡夫卡的文学作品我们也逐渐了解到残雪个人的思想与风格。

    二、卡夫卡与残雪的相似性:

    (一)小说创作上:

    1. 荒诞色彩:卡夫卡作品的荒诞则源于一个彻底无法理喻的世界的塑造。例如《城堡 》之所以具有荒诞色彩不是因为主人公身体发生了0某种超自然的变化或获得了某种奇异本领 , 而是因为正常的主人公 K遇到的那个不可理喻的世界;残雪也以荒诞著称 , 提起残雪很少有人不用 荒诞一词。“荒诞是残雪给读者的最新印象 , 这种荒诞 , 贯穿了残雪的全部创作  ”; “她的小说把荒诞推到极致”;

    2. 对人精神世界和自我的探索:残雪很多创作用来解读卡夫卡,她从来就不认为创作和评论有什么截然分明的界线,她自己历来就在一边写作,一边不断地自己评论自己。邓晓芒说:“她的许多小说根本上可以看作她自己的创作谈,而她的一系列创作谈大都也本身就是一些作品,即一些“以诗解诗”之作。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她是这样做的唯一的人,而在世界文学中,卡夫卡则是这种做法的最突出的代表。”以及二者作品中相同的“自审”观点,没有自审就没有进步,如《审判》《城堡》,人们往往觉得它的控诉性太强。

    3. 试图沟通的对立:残雪后期小说中的对立意识也很明显。一般表现为正常的主人公与荒诞的群体世界 的对立 , 如 《弟弟 》中的 “我 ”和以弟弟为中 心构建起来的那个世界是相对立的 ;而 “我 ”则为了见到弟弟不停地寻找 , 企图突破这个谜一样的世界 , 希望在对立中寻求沟通。《城堡 》中的 K为了能与 “城 堡 ”沟通 , 忙碌奔波 , 绞尽脑汁。 K先是希望 通过现代性交流工具 ———电话和城堡取得联系 , 失败后又试图借助信使这一传统交流方式来与城堡沟通 , 再次失败后 , 他不惜以爱情为工具。

    (二)气质上和精神生活上的一致性:桀骜不驯的内在性格,超乎常人的敏锐和透视本质的慧眼,自我反省、自我咀嚼的坚定目标。

    三、残雪和卡夫卡的差异性: 二者在很多地方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不同 , 他们在这两方面又存在本质差异。

    1.  荒诞的喜剧性与悲剧性:残雪要彻底反叛现实主义 , 只有在形式上别出心裁了 , 荒诞是她抗争现实主义的有力武器,目的最终是为了推动主人公自我新生。如《新生活》中的那个荒诞的商业街世 界 , 《弟弟 》里的荒诞的边疆世界在 这个意义上来说 , 残雪的 “荒诞 ”是 “积极进 取 ”的 , 带有喜剧性;卡夫卡的荒诞意识则是悲剧性的,他塑造的人物与这个荒诞世界的抗争一无所获、狼狈不堪但又始终无法摆脱。

    2.  创作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卡夫卡继承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他能将不论多么怪诞不经的情节描写得如同身历其境,纤毫毕现;而他的对话是如此合乎逻辑,几乎没有跳跃。残雪不大看重外部的细节,其手法近似白描,其语言和对话跳跃性很大,在内心最深层次上仍然保持着客观描述的“心理现实主义”原则。阅读残雪的书则要用一种非理性的态度。

    结论:残雪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残雪的对卡夫卡的解读不仅仅是在证明她自己的特殊创作、阐述她自己的独特文学观,也是在积聚大爆发的能量,使她自己的艺术创造由个人的精神世界到达人类灵魂的更深广领域。她的小说被认为内容隐晦,脱离日常生活,她素有“东方卡夫卡”之称,但是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残雪也过滤掉了某些卡夫卡式要素,也即二者的差异性,残雪用近似卡夫卡的叙事模式、荒诞风格却表达出一种不同于卡夫卡作品中所体现,积极、乐观的、上进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比较残雪与卡夫卡时应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残雪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卡夫卡,她也受其他很多西方作家的影响,如博尔赫斯、莎士比亚、歌德等,同时也对他们做出了解读。残雪对中西方文化的接受交流做出了贡献,从对先锋写作的意义上看,残雪是在改变当代先锋写作原有面貌的过程中,标识了当代文学对人类精神空间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残雪与卡夫卡(代跋)》 沙水

    《灵魂的城堡》残雪

    《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比较研究》罗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卡夫卡与残雪的比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ko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