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型思维”,前几天就想去思考一把,针对自己的过去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作一下复盘,将时常 “检阅自己的习惯” 作为习惯是非常好的成长方式,强烈推荐。
“批判型思维” 百度百科的字面含义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乍一看有点像 it 行业的术语解释,晦涩难懂,但用马克思主义和鲁迅先生的话就可以一针见血。
马克思主义表明:“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又如鲁迅先生说过:“从来如此,便对吗?”
二位历史进程上有宏大贡献的伟人说的精髓便是“批判型思维”,敢于挑战和否定现存的教条和权威,有独立的论证和思考,不以为标准,思考“何为标准?可论证否?”。这也是中华民族缺少的认证和挑战的思维吧,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思想统治下的人民,丧失思考能力,觉得有些事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就得按这么做,它就是对的,就是勿庸质疑的指导论点。
讲下前几天一位朋友和我说的事儿~
❤️他和我同为91年,都是虚岁30,满心忧虑,说是“30而立”,而如今家未圆,业未立,何为30而立,一股自我否定感油然而生。
借着这件事我问他,“30而立”起源的历史背景和大环境是什么?当时的文化又是什么样的?显示这个论点完全不适合当代新科技时代呀,这不是给自己制造焦虑嘛。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的勇气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没有这个想法,是不会产生“批判性思维”的。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泛滥的大时代,各种优劣信息杂糅,时刻冲击大脑,这就需要有辨别信息的能力。
舆论被媒体控制,以“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经济方针,导致媒体对散播信息没有过多的责任感,对信息的发布也只关注它是否有传播属性和热点带流量、带货属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多数人对事件的认知是被媒体修饰喂养过后的一个粗暴结论,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和认证,也正是因为媒体抓住了人性中的“害怕麻烦”的特点;而真正的小众媒体的信息只关注信息的确实有效性,没有迎合多数人的心理而被忽略。
❤️再讲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比如经常听见有人对我说:“江南,你干嘛练成这样,女生不应该练成这样,女生就应该xxx….” Why ?? 这还有应该不应该的事,我经常会反问:“为什么女生一定要这样?为什么你就应该这样?” 这种“应该”的认知根本经不起推敲呀~
So 养成“经常觉察自己的所思所言”真的是个自我飞速成长的好习惯,观察自己是不是经常把 “应该”、“肯定” 等放在嘴边,不要小看这些词,这就是思维的边界。如果能把“批判型思维”时刻用在生活中就很好,多问“为什么?如果?”
我想,所谓的“独立思考”,是先有勇气挑战现存舆论认知,再有自己的论证和推敲。一起加油,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