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痛苦 就无法得到救赎
《一次别离》这个电影我看了三遍,严谨的说,应该是两遍半。
二胎全职妈妈的这几年,愈发偏重于关注家庭、夫妻、子女关系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这也算是升华了一下自我认知吧。我一直有个习惯,如果遇到感兴趣的电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看完影评再重温一遍。《一次别离》是在我看完《万箭穿心》的影评之后看的,同样的家庭题材,前者我接连看了两遍,即使是拾起以前未看完的电影,在观看已知内容时我也是保持了充分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因为《一次别离》中,涉及了我还不太了解的宗教,也不敢枉自菲言。两者单单就教育意义上说,我就已经更喜爱《一次别离》。如果说看《万箭穿心》,是等同于被无情的掌掴,每一巴掌都打在脸上疼的皮开肉绽,而生活却在一旁不急不缓的冷眼旁观。 那么观《一次别离》,就好比是被炙热的火焰烧烤,每一次烙印都在拷问你的内心,焦灼的煎熬着你的思想,而生活是从灵魂里让你反思忏悔。
是的,《一次别离》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在这个电影里找爱情,它在危机四伏的家庭琐事中苟延残喘,它又能在残破不堪的废墟里枯木逢春。在它面前所有人性里暗藏的自私自大、彼此怀疑、面子尊严、逞强好胜、控制欲强、谎言欺骗……这些是它强大的敌人,每一次交锋杀敌七千自损百八,厮杀的战场上没有鲜血只有尸体。而理解包容、信任关怀、坦诚相见、责任和退让……这些是它在除去婚姻保护壳之后的急救包和补给站,每一次救赎都要竭尽全力才有可能换来一丝生机的可能性,手术台上想起一个词叫珍惜。
在这个电影里找亲情,它站在悬崖峭壁等待救赎。于家庭,它本是爱情的结晶,失去载体后必然要将它带离它一直赖以生存的环境,失去养分何谈茁壮健康?孩子是婚姻生活的照妖镜,一切善恶美丑都无处遁形。
财富和人性之间的权衡,庆幸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有信仰和底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