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漫画分享:
“看到这个漫画,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从中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呢️?
无论是越界还是被越界,当时的你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而此刻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当你再次遭遇如此情景的时候你又准备如何来处理呢️?
希望大家的疑惑都能在彼此的互动和交流中找到答案”✌️
初*
我的互动:
在我小的时候,我是没有什么玩具可玩的,但是当别的孩子弄坏了我的作业本和铅笔的时候我会非常的生气。但也由于自己胆小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不敢与别人理论,也不敢回去告诉妈妈,担心再遭到一顿数落。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是被越界。
如果此时遭遇这样的情景,我已懂得了人和人的关系相处,要有边界感又要有原则,所以,如果我是小孩的话,会为朋友损坏自己的玩具而不高兴,我会告诉他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偿,我会要求他重新赔偿我一个玩具,好朋友是可以一起玩的,但是不可以损坏;如果我是孩子妈妈,我会和孩子说,当朋友损坏了你的玩具向你道歉了,那就别生气了,好朋友要互相宽容,我们要原谅他。玩具损坏了你们还可以再玩别的玩具。
家庭教育指导师:
能够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我就是那个越界夺别人东西的人,就是小的时候蛮不讲理地夺了姐姐的钢笔,还被姐姐揍了一顿。
自己当时是家里最小的,就是惯的没样了,我自己也觉得爸爸妈妈都宠我,你还能把我怎么地?
此时此刻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会考虑到,与他人相处要有边界感,别人东西要珍惜,要爱护。而被弄坏东西的一方呢,他是可以表达情绪的。就是可以生气的,可以在朋友面前表示你的不满意,再到妈妈面前哭,向妈妈求助,这个都可以。
就是对待别人越界。这个有一个步骤,一开始你可以告知他,然后警告他不要破坏玩具,再接着就是反驳他,最后就是对抗,弄坏玩具可以要求赔偿。
如果是再次遭遇这样的事情呢,如果我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首先要向人家道歉,求得原谅,不能一走了之,要有担当,勇于认错,而不是推卸责任。
相信由于我的坦诚,是会有好的结果的。
俐*老师:
其实这是一个边界感的问题。边界感也就是个人在社交过程中明确自己与别人的职责与权利范酬,既能保护个人的空间,不对他人合理的空间造成困扰。
边界感又称之为边界意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物理边界,也就是指可感的私人领域,说我们小时候就用过的招数画三八线就是一个物理边界。还有一类就是我们需要讲的一个重点情感边界。
相对来讲,情感的边界概念只要包括尊重职业内容,具备情感边界的孩子会在不伤害自身和他人的前提下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
*方:
小学的时候前桌同学老会不经过我同意就拿橡皮铅笔,那时候我就会觉得生气,跟他说你要经过我同意才能拿我橡皮铅笔,他就跟我说你好小气哦,借下橡皮铅笔怎么了,当时听了他这么说就觉得我是不是真的很小气啊,不过就借一下橡皮铅笔罢了
但是现在我觉得就应该要问过别人之后,别人同意了才能够拿去用,这不是小不小气的问题,这个是越界的问题
微*:
看漫画感想:看了漫画我为小猫而悲伤,本来朋友弄坏了小猫的玩具,小猫自然很生气。但是由于猫妈妈的强势,对自己的孩子一直呵护有加,做事包办代替,导致小猫变得胆小,软弱,没主意,甚至别人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都不敢生气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对孩子不可太溺爱,要放手让孩子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别人的伤害要懂得生气,甚至反抗,斗争。而不是任人欺负不敢还手![抱拳][抱拳]
李*:
看了漫画,最后说到,小黑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虽然拿了自己的玩具给小猫玩,可小猫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后来小黑跟他道歉后,小猫心里这才舒畅,开心起来了,我原本以为弄坏玩具,再把自己的玩具给小黑玩,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补偿方式,殊不知,小猫心里还是不痛快的,因为小黑越过了小猫的边界,小黑应该像小猫道歉,小猫这才释怀原谅他了。
我学会了,我会分享给我的孩子,告诉她再好的朋友也要有清晰的边界 。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孩子成长的环境。
任何关系都需要有行为规范。
每一种关系都有应当遵循的规则,之所以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有人破坏了规则;如果人人都遵守规则,则人际关系就会呈现出一种舒服的状态,这也是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