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作者: 飞芒阿懒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09:23 被阅读0次

一、一去二三里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这是一首浅而有趣的诗,非常适合年纪小的儿童读着玩。

(本诗的趣味在于用了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来记录所见之景物,将枯燥无味的一笔流水帐写得令人会心一笑,虽有游戏成份,却也不惹人生厌。

实际他走的未必就是二三里地,见到的也不一定是四五个村子,如果他真的老老实实地写"一去2553米","烟村见了四家""亭台刚好七座""还有一十九朵花",那反而成无趣之极的流水帐了。)

有些书将这首诗取了个名字叫《山村咏怀》,我没见过原本是否有此诗题,但"咏怀"二字是不确切的,这诗更贴近童谣,没有丝毫咏怀的情绪。

诗的原文中画了两个□,□里的字就是韵脚,原文右下角写着(麻韵  -a),指出本诗的韵脚是麻韵,也就是说这两个囗里的字必须都是属于麻韵的字才叫押韵。-a的标注还是第一次见,大概是指韵音的尾音为a吧?象本例中ia与ua,在新拼音的韵母表里是两个韵,但用-a则是同韵了。当然古今读音差异大,也不可一概而论。

今译只对应文本本身,可做为注释部分的补充。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字源一节很见功底,行文很专业,显然是训诂学专家的习惯,所以每一个甲骨文图片后很自然地标上了该字的字源索引,一点也不因为是小学生诗词读本而马虎。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最后的诗境描写很生动。当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没意义的,道过文字描述去体会那种抽象的美,大概要到初中才行。

二、画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学语文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被要求从课文的字里行间领悟作者的某些高尚情操一一越是名家作品,越不能放过,如果没有领会到,那肯定是悟性不够。。。

所以王维的这首诗让我对我的悟性感到惭愧,我怎么读都认为它更象一个迷语,而不象诗。(后查证本诗并非王维诗作)

诗是唯一一种只为情绪表达而生的艺术,没有了情绪,诗就如同缺了灵魂,诗不成诗而成尸矣。

唐朝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非是品评诗之高下,而是囊括了能入诗境的二十四种情绪,古人也把这种情绪称之为"气”。或者更直白一点叫“气场"。一首好的诗必然是气场很足的。

而王维的这首《画》只不过了诗一样的语言陈述了一个不能称之为现象的现象一一如果先遮住诗题,或许还有个"哦。。原来是个画“之类的惊讶,起到猜迷语的效果。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但我还是很佩服那些能给这首也写出很长赏析的老师们,硬是帮王维脑补了许多对山水的热爱在诗里。本书的作者相较而言高明一些,在诗境一节重点补了一个要留下世间之美好的愿望。另外诗境中的引用似有误,不是"桃花谢了春红",而是"林花谢了春红"。

诗文边上"流于烂俗"的批语是我长沙一友人的手迹,当时他以本书为黑板,给我家初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的诗词课,故本书又被戏称为"陈批本小学生古诗词…"

三、春晓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妙在不觉二字,睡到自然醒,才有"不觉晓"之察觉,自然而醒,人的精神清爽明快,此时"处处闻啼鸟",清新的山林之气瞬间弥漫了整个世界一一这是第一重美:令人神清气爽的春天的早晨,在清脆的鸟鸣声里自然醒来。

醒来之后,本是沉浸在鸟语之中,却忽而记起睡前之事:"夜来风雨声"。春天的雨,即便夹着风声,总也是温和的,故风雨声中酣睡依然。

一一这是第二重美:春天的夜晚,诗人在温和的春雨中酣然入眠,不知不觉风消雨止,天色渐明,在清脆鸟鸣声中醒来。

春雨洗过的天地更觉清新。

但那些花儿可还安好?

梦里"花落知多少"。人在风雨声酣然入梦,而花在梦中悄然跌落,醒时残红带雨,落英满地一一这是第三重美,如梦如幻,如醉如痴。(也有从此句中领悟到生死之奥秘的,但我以为因落花而致生死,终究有些远。)

本诗虽然也写落花,但基调却是恬淡与清新的,并没有"林花谢了春红"的伤感,更不象"花谢花飞花满天"的凄艳,而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赞叹却又不执着不留连,花开是美,花落亦是美。

四、村居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这首诗如果不看作者名字,把它放到《唐诗三百首》的集子里,肯定也不违和。可见清朝诗人们也很是写些好诗的,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选本把清朝人写的好诗集中呈现,比如我看过的《清诗三百首》,是当今对清诗最有研究的泰斗钱仲联先生的选本,这个集子中高鼎就末曾入选,所以当初读清诗三百首时,就有"诗在选家死"之叹。

本诗常被归入儿童诗一类,儿童诗里古诗词里一个比较小众的类别,一般是指描写童心童趣的诗,内容浅易,节奏明快,好读好记,近似童谣,如本书第一首"一去二三里",就是最典型的儿童诗。但也可能是因为"思想意义"方面的不够深,所以并不受选家重视。

但同样是儿童诗,本诗比"一去二三里"却要高了一个层次。"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基调是童趣,用一到十的数字入诗,也只是为了好玩,所以更接近童谣。而本首《村居》的基调是因春而发的勃勃生机,孩童的快乐只是为诗中更添几分活力。生长的草、飞舞的莺,拂堤的杨柳,散学后玩耍的孩童,春风中飞上天空的风筝,诗中呈现的无一处不是动景,而这些动景是因忍不住新生般的喜悦而动,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气勃发。

所以我认为《村居》不仅是高质量的儿童诗,同时也是优秀的田园诗。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从字句的层面看,个人认为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有点过于用力之嫌。在单句里醉字很传神,但放在整首诗中,醉字体现的情绪有些夸张,与整首诗的格调氛围略不和谐。(整诗的基调活泼生趣,而醉字浓烈)

五、所见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这也是一首儿童诗。与前面高鼎的《村居》相比,本诗是更为纯粹的儿童诗。《村居》的基调是春天的勃勃生机,所以它即是儿童诗,又是田园诗一一我私下以为它田园诗的成份更多些。而本首的基调是童趣,故说它是更为纯粹的儿童诗。

本诗作者袁枚,是清朝最重要的诗评家之一,他的《随园诗话》也是学旧体诗词的必读书。(随园论诗,强调"性灵“,即指诗中得见真性情,而形式上不拘格套。本诗明写所见的是牧童之天真趣味,而表露的却是诗人被赤子之心感染的喜悦。袁子才之性情亦由此可见一斑。)

而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格律。(也正体现了他不拘格套的诗论)。

本诗初看是压仄韵的古绝。但如果检测其格律,就会发现但凡格律诗里能犯的毛病,它都犯了,比如:樾字与立字根本就不押韵。又比如首句只有第一个字是仄音,犯了"孤仄",又比如末句"闭口立"是典型的"三仄尾"。。。

然而就是这样在格律上“错误连篇"的小诗,细读却是一气贯通,可读性非常好。

可见即便旧体诗,只要不拗口,也未必要严守着格律不放。

相关文章

  •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一、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浅而有趣的诗,非常适合年纪小的儿童读着玩。 (本诗的趣味在于用了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来记录所...

  • 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二)

    六、小池 杨万里的诗有一大特色,就是用语浅白平实而造境生动,这是文字功底到了大师境界的实力,以此特色而自成一体,因...

  • 读书小札一

    “它既然曾经跃出鱼缸,看到了广大的世界,现在就只好心甘情愿地待在这倒挂金钟花下的玻璃房子里,直到变成神气活现...

  • 读书小札

    ——《看见》柴静 一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好久,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喧闹的环境让我无所适从,光阴就这样静静地溜走…… 我...

  • 读书小札

    这两天在读王笛的《袍哥》,讲的是川西地区20世纪上半叶的哥老会的故事。哥老会(袍哥)即现在理解的黑社会、道上人。现...

  • 读书小札

    病中在家闲翻书。找出汪曾祺老先生的三本书,一本本一页页看下去,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本《人间草木》,...

  • 读书小札

    平素闲暇时光喜欢翻书,经常看到有人提及的四句话,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

  • 读书小札

    题记:近日一直在读汉密尔顿的传记,重新学习美国的建国史。略感慨。 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后来开国元勋之间的争论大部分都...

  • 古诗词习作小札

    桑樟环屋静,条径转清溪。 捣衣旦暮里,惊起雀高低。

  • 读书小札(2)

    03 写 浓雾未散,细雨即至。雨雾混杂,天地一片灰蒙。 这是一个看不到一丝阳光的日子,令人不快,有点郁闷。 有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古诗词品读书拍小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qp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