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大家经常听到的词,那究竟什么是自恋呢?在《精神病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里有九条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五条以上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里不提那九条,总结起来,是两条引起的,分别是自我重要性的夸大和缺乏共情。
举个书中例子,娜塔莉起迟了,急冲冲要上班去,进洗手间发现室友留的便条:嘿,亲爱的娜塔莉,小小提醒一下,本周轮到你打扫卫生间了。娜塔莉的无名火升上来,在上班路上大声说:洁癖!到了单位,接待员说:迟到了45分钟,一定破了记录!娜塔莉说:高速路上发生了车祸,又不是我的错!她知道是谎言,但觉得自己的辩解是有道理的。下班回家,她接到了见了几次面的相亲对象的留言: 有空的话回电话,我们需要谈谈。她意识到相亲对象要拒绝她了,她奔溃了,吼道: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就是自恋的表现,有的人严重,有的人不太严重,严重的人会满足《诊断》里的5条以上,不怎么严重的人会满足少于五条,达不到满足5条以上又比较严重的被书中称为极端自恋者。
极端自恋者为了逃避羞耻,用愤慨,转移责任,形成优越感的方法,像娜塔莉那样,娜塔莉是为了逃避忘记打扫卫生间是自己的错用了愤慨的方法,迟到是自己的错为了逃避用了转移责任的方法,被男生拒绝可能是自己不够优秀,她为了逃避用了愤慨和形成优越感的方法,她自己觉得意识到自己犯错是羞耻的,就用逃避来面对。
极端自恋者按表现不同分为欺凌型自恋者、自恋型父母、诱惑型自恋者、自命不凡型自恋者、无所不知型自恋者、自以为是型自恋者、报复型自恋者和成瘾型自恋者。
欺凌型自恋者是欺负容易欺负的人,把对方变成输家,让被欺负的人觉得自己是输家,这样欺负人的人有一种自己是赢家的假象。
自恋型父母是忽视小孩的情绪和感受,依靠小孩满足自己的欲望,把小孩变成输家,仿佛自己是赢家。
诱惑型自恋者的核心是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一再各种诱惑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迷恋他,再拒绝迷恋自己的人,以此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自命不凡自恋者的表现是各种吹嘘自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无所不知自恋者: 到处炫耀自己所知道的各种知识,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自以为是自恋者: 一点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反而觉得自己是对的。
报复型自恋者:这类极端自恋者危害最大,他们把和别人相处时的不舒服怪到别人的头上,并且很愤怒,对方可能会表达自己的不理解不开心,这样一来一回报复型自恋者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觉得是对方不好就疯狂报复,以此逃避面对自己错误时的羞耻。
成瘾型自恋者为了逃避自己面对自己面对别人时的羞耻,用药物毒品等产生快感飘飘欲仙的感觉来满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在这本书里,极端自恋者的成长环境与家庭环境都超级惨。对极端自恋者而言,公平与真理毫无意义,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应该避免和极端自恋者打交道,了解他们的赢家与输家的作用机制,避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输家,抑制自己报复的冲动,否则会得不偿失,除非你是个战斗力很强的战士。孩子的自恋根本上来自于父母的自恋,要想改变,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指出问题,帮助孩子面对羞耻,不要自恋地把孩子的过错当成得意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