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搁以前,我不怎么能理解。这次普吉岛之旅,因为跟团,也有了和几对家庭的接触,能间接体会到他们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渐渐理解了爱的教育分很多种。今天主要说说,和我同行的一名高校老师小陈,她的人生经历。
她如何从一个不经事事的7岁小女孩——到18岁,这12年间经历了内向自卑甚至有点自闭倾向的学习时光——又到19岁性格的一个大转变,休学一年,复学,逃课,备战期末考试,一改以往在新同学心中的形象(纨绔姊妹),像女神学霸一样的存在——从此,19岁以后的人生像开挂一样,她变的自信,开朗,活泼,找回了当年7岁的自己。
她小时候经历了从托儿所一直呆着,爸爸由于工作忙,没注意到女儿已经过了上托儿所的年龄,却依旧被再放托儿所一年,直接到了该读小学一年级的年龄,她老爸就专断着,让她没上小学学前班直接奔到小学一年级,然后懵懂的她不知学校的各项纪律,以为小学一年级的纪律依旧如同托儿所,散管。中间她插入一个故事,说是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班主任的课,她尿急,然后上课期间,她直接从座位上站起,往门外走去,结果被老师叫住,问她干什么去,她说,她去尿尿,老师说,上课期间不准随意走出教室,要憋着,如果真的忍不住,那需要打报告的,她说在托儿所就是这样的呀,想尿尿了就直接出去,然后惹来同班同学一阵冷笑,从此就埋下了一颗叫自卑的种子在她心里。因为第一学期的小学一年级生活,她一直在适应着从托儿所学到的纪律要改为小学一年级的纪律,还有没上学前班的她和同班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她也在努力的补齐,但依旧改不了她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学习成绩差,连最基本的班级纪律都不懂,还小眼睛单眼皮小嘴,又胖又高,总之,就是这一个学期下来,她没有交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所以,她就发奋努力,最后成绩分数提上去了,可是却依旧没有人愿意和她聊天,玩耍,然后她就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就这样一路走到18岁。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