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学习这件事是靠天分还是靠方法?
你是否听说过“遗忘是记忆的好帮手”,
“先考试再学习的效果更好”,
“被打断反而能帮你更高效的学习”,
“应该放弃刻意练习的学习方法”?
这些颠覆常识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是否行得通呢?
《如何学习》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内容。作者本尼迪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投身新闻事业的30年中,他持续追踪报道了脑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研究前沿,他一边将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变为权威性报道,一边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颠覆传统的高效学习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掌握四个高效的学习武器。
第一:过去我们都认为,遗忘是记忆的敌人,我们会因为遗忘而产生焦虑和自责,但本书却提出,遗忘其实是记忆的朋友。“记忆失用”理论认为,记忆能力包括存储能力和提取能力两大功能。遗忘有两大正面意义:1.遗忘就像一个“垃圾信息过滤器”,让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2.遗忘可以帮助大脑发挥一种类似肌肉锻炼的作用,每当我们会想起已经遗忘的记忆后,这些记忆将会建立起更巩固的提取回路。
第二:我们大部分人一提到考试,就会有压力感。然而作者却提出,考试不仅是检测和选拔的工具,更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先考试再学习”能使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事半功倍。把考试重新定义为“记忆提取练习”,考试可以强迫我们的大脑,从记忆中重新提取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技能,这要求我们远比直接重读一遍付出的努力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记忆被提取的时候还有额外的附加作用。心理学家勒迪革指出,把信息从脑海里“提取”出的过程中,这些信息还会被复制一份再储存起来,也会在神经网格中增加新的信息连结点。大脑在经历费劲的回忆过程后,就会加强这些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会让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这就是考试提升能力的神奇奥秘。
按照这个理论,像背诵、做测试题、写作、演讲等“有提取功能”的“提取式练习方法”,都能跟考试一样起到类似的作用,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速度。这个理论应用在阅读中,可以先提出问题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这时大脑就会主动捕捉那些重要的信息,并建立更强的储存和提取回路,就会让你觉得知识像是被主动“赶进”你的脑海里。应用在工作中,比如在开会前,先罗列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就可以有效避免讨论无关话题,每个人的思路都围绕着清单内容,着力于解决问题,会议也会更高效。
第三:学习工作中被打断往往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体验,但作者却说被打断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反而可以增加更多的创造力、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完成某项工作时,一旦被打断,他会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心还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去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在这种强烈渴望的驱使下,大脑的感知力会充分调动你的感知、思维甚至心态,去关注身边的一切,以期完成最初的目标任务。虽然任务被中断,但大脑并不会停止对问题的思考,而是会捕捉各种与任务相关的信息。最后,我们只需要将这些信息记录并加以反思,就能形成更好的答案。
所以,对于任何创意工作者,无论是作家、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科学家等,在大脑卡壳时,不妨打断当下的工作,让大脑神奇的自动运作力帮你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四:比“刻意练习”更有效的是“交替练习”学习法,随机练习更有利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应用。因为在随机练习的过程中,大脑因为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反而培养了人们在总体上灵活应变的能力。我们在设计自己的交替练习方案时,最好是把新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过去学过一段时间没再复习的内容混在一起。面对工作中的择业也是一样,在大公司大平台由于只负责整个工作流程的一小环,因而在这一环节的技能上由于不断重复而进步神速,但可能面对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事物,或其他突发挑战,就有可能难以适应。但在小的创业公司锻炼过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成长为工作中的多面手,因为工作中随时会有突发事件需要你去应对和解决。这样也锻炼了你应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可以说,工作中的交替是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以上四种高效学习武器你都Get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