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子树,很奇怪的名字吧,其实就是构树,我是去年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名字,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称作毛猴子的树,学名是叫构树,但是我觉得不如叫毛猴子树来的亲切。

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草棵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各样的电动玩具应有尽有,我们那时候,就是小伙伴们满村子里乱跑,一根树枝,一片树叶,一棵小草,都是我们的玩具,而且还玩的不亦乐乎。
有种藏树叶的游戏我们都喜欢,就是每人选一片树叶,一般是槐树叶,大小比较均匀,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就蹲在一堵墙边,每个人选一个角落,用树枝挖一个小土坑,在土坑里再挖一个小岔道,将树叶揉成最小的小团,塞进岔道里,用土堵好,摁结实,最后将坑填平,都是再用脚使劲跺一跺,撒上一层浮土,隐去那个小坑的痕迹,整个过程中,都互相用一只手罩住,别让其他小伙伴看到自己鼓捣的过程,然后在自己藏树叶的地方画一个大大的圆圈。都藏好了,队长分配任务,谁去找谁的,我们就开始在小伙伴画的圆圈里使劲用树枝挖,有的藏不好的,一下就能找到,藏的深的,有时将整个圆圈都挖遍了才会挖出来,还有脑子太灵活的,将一片其他比较大的树叶放在圆圈内,那个挖的人,一看有碍事的,直接将大树叶扫到圆圈外边,这就正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因为槐树叶就那么平放在大树叶底下,找的人将圆圈内挖地三尺,也永远找不到那片槐树叶,因为槐树叶早随着他的一扫,躺到圆圈外边去了,没找到树叶,就算输了。很有意思,六七岁那时玩的游戏,现在都还这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村子里的毛猴子树不多,具体是哪个年代谁给它们起的这么个形象的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村子里老老少少都这样叫。
村里可能就三两棵吧,我们闲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它们,它们跟村子里其他树,像梧桐树,杨树,槐树,榆树什么的不太一样,叶片毛绒绒的,树叶间枝杈上还挂着很多毛乎乎的小球,像结了一堆绿色的小铃铛,真是难得的好玩意。我们就用杆子打下很多小球来,看看谁攒得多,还在一块平地上比赛谁的滚的快,发现的季节记不清了,反正不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后来,竟然发现这些小球上密密麻麻生出了一层很鲜艳的桔红色的触须,很好看,很怪异,听大人们说,这层红色的东西能吃。我们捡了几个掉到地上的果实,小心翼翼地舔了下上边那些桔红色软软乎乎的充溢着红色汁水的条形果肉,哇,是甜的,真是巨大的惊喜,小孩子本来就爱吃糖,我们那时候家里都很穷,只有过年过节的能吃到几颗糖块,现在这一树的果实都可以随便吃,真是意外的收获。有拿杆子的,有直接爬树去摘的,一会,树上就这个杈上那个杈上的多了好几个真正的小猴子。这几棵树都很粗,可能有些年头了,树干粗大,但不是很光滑,分杈也不高,对我们这些从小经常爬树的孩子来说,简直不是事。

在树上吃了个够,然后又一人捧一大捧,一边在村里的路上晃啊晃的走着,一边吸溜吸溜的吃着,手上,嘴上,衣服上,一溜溜红色的道道,吃掉红色的果肉,将剩下的小球潇洒的向后一抛,感觉极美。也是从那时,我们开始自觉保卫毛猴子树,谁都不能再去摘刚生长出来的小毛球,有的小孩子不知道,想爬树,被我们看见那也是不允许的,这树是我们的,果实更是我们的,谁都不能动,我们出来玩,每天都会去毛猴子树那里巡视一番,真是越看越觉得毛猴子树好看。
毛猴子树陪伴我们快乐了好几年,在树下捉迷藏,扔沙包,滚泥球,当然也打过架,吵过嘴,最主要的是它的果实极大的丰富了我们贫穷快乐的童年。后来条件慢慢好了,我们也大了,开始上学,毛猴子树也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它曾经给予我们的一切,永远留了记忆中。现在这种树见的也多了,只要见到,一种亲切之感就会油然而生。
毛猴子树,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