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报国有长策 思亲若汾水

报国有长策 思亲若汾水

作者: 155147c138f2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22:16 被阅读0次

《逢入京使》赏析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岑嘉州,约715年-770年),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其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于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背景链接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 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所去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 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诗前两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塑造出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在碰到入京使以后,诗人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充分展现。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路途遥远,而且很 容易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擦眼泪巳经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此句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诗人想家之切。

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家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口信。

全诗用用词简单利落,意义质朴自然,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对家人对国家的一往深情。

相关文章

  • 报国有长策 思亲若汾水

    《逢入京使》赏析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岑...

  •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

  • 梦回汾水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诗仙李白的诗里蕴含了对山西和山西人的情怀。汾水,是一条穿...

  • 汾水谣

    天涯明月远 渔歌汾水长 浮桥百代去 古塔寄唐风 钟鼓千年后 留与谁人听 无言度阡陌 执念迷黄粱 娑婆又一日 归舟系残阳

  • 汾水阁

    柱直檐挑射星空, 夜幕曦阳景不同。 台骀汾神阁内供, 镇守河道永无洪。

  • 汾水弯弯

    汾河流水哗啦啦, 阳春三月看杏花。 待到五月杏儿熟, 大麦小麦又扬花。 九...

  • 绝句四首初稿

    思亲若梦 文/媛儿 昏灯摆柳夜清凉, 寞已归家意断肠。 渐近斜影曾未料, 思亲若梦愿如偿。 母鹰情 文/媛儿 燕山...

  • 致.大雪(郑俊文诗歌作品)

    致.大雪 天地苍茫, 浪卷冰, 难得雪花飞。 婉蜒逶迤, 汾水凝 , 若玉龙腾飞。 鬓发已白, 转头空, 夙愿犹未...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水彩美图)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清明瞻仰烈士陵园

    碧血沃中华,山川灿若霞。 塔山游击队,汾水斗凶鲨。 赫赫丰碑在,葱葱松柏遮。 谒陵风雨中,默默看黄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报国有长策 思亲若汾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c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