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梁晓生说,读书真真切切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的人生获得了不一样的高度和广度。读书带给他的益处,都快捧不住了。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在有书平台听书,听到梁晓生诉说读书带给他的诸多益处,被深深触动。
读书给我带来的益处也很多,虽然坚持读书的我并没有成为一个伟大的、出色的、富裕的、独特的人,但读书使我现在的生活不枯燥乏味,让我对现实世界不失望堕落,让我始终对美好的未来抱有期待,并持续不断去努力,这些好处,足以。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小学文化,母亲不识字。常年奔波赚钱的父亲跟四个子女交流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母亲陪伴我们,不善言辞的母亲甚至不会讲什么故事给我们听。
上小学时候的我,非常喜欢看书,但身边没什么书可读。那时候的农村,书籍还是匮乏的。在城里读书的大哥会看一些成人的杂志和小说,或许他认为那些书不适合我读,所以他看完之后都会锁起来。
而我总会偷偷地把书偷出来,偷偷地读完再放回去。
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号召学生订杂志和报纸,班里的同学订的很少,而父亲居然给我同时订了一份报纸和一个故事会。
故事会成为我小学时期最喜欢读的书,带给我太多欢乐。我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故事会。读书的习惯,可能就是那时候无意间养成的。
因为比同学们多读了一些杂志和书,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我通常都不惧怕,而是很开心地迅速完成,甚至还有多余的时间帮同学也写一篇。
中学时期,同学们都看琼瑶小说,我也喜欢看,但更多的是感觉到自己对文字的单纯热爱。这种热爱让我即使学习一塌糊涂,也没忘记坚持读书,坚持读一些文学书籍。
读中专后,接触到一些外地的同学,他们中间也有爱读书的,跟他们交流让我发现了更多可以读的好书,读到了很多以前我没有机会读的世界名著。
《呼啸山庄》《简爱》《复活》等等的世界名著都是那个时期爱读的书,记得有一次上经济学课,我又是不听老师讲课,偷着在课桌下面看书。当时教这个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
他看到我不听课,过来看了看我看的书,没批评我,却说:“你这么喜欢看书,可以去看看《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更好。”
后来,我去买了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一口气读完,读到泪流满面。很多同学借这本书去读,转借到最后,书都丢了,我自己又重新买了一本。
再后来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大受震撼。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故事,孙少安对家庭的责任和照顾,那些普通人的人生命运转变,让我看到了世间的各种美好样子,苦难也是一种美好,更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那几年,学校的书没怎么读,大部分时间都去读了杂书。后来,外出打工,因为学历有限,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做商场销售员之类的的工作。工作之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买《读者》这本杂志。
那几年,只要新一期的《读者》到了,我都会第一时间买回来。买回来的书,我不会马上翻开。而是快快地做完家务,给自己安排出一段轻松的时间,再坐下来细细品读。看《读者》成了我当时贫瘠生活的一个重要仪式。
打工的日子,不是轻松的,更是辛酸的。于是,我也会在嘈杂拥挤的公交车上,一手拉着车上的吊环,一手拿着书看。
时间飞快,一眨眼人到中年。事业无成的自己,只留下一个读书的习惯。只是这个习惯,常常会被家人或同事、朋友讽刺和嘲笑。读书又不能考大学,读那么多有什么用?早干嘛去了。
他们说他们的,我自坚持我的。
有一次和同事出差,同事逛服装店,我自己一个人在服装店的门口溜达,意外发现这里居然有书在卖。我看了看,一套书吸引了我的注意,书名是《少有人走的路》。
卖书人介绍说这套书很畅销,我翻看了一下,有点看不太懂,但还是买了回来,花了将近100元,被同事说是不可思议的消费。
这套书买回来,读完一遍,不太懂。后来,有同学号召捐书,我直接把这套崭新的书捐了出去。
但后来,我在有书平台听到了这本书的解读,解读了那些我当时没读懂的点。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的解读听了十几遍,后来又很多次的反复听解读。现在回想,当时没读懂,跟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水平、阅读能力,都有关系。如果能够耐心的多读几遍,可能就会读懂了。
坚持读书,读到现在,读的书其实很杂乱,没有系统,没有规划。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书,会随时买回来;别人推荐的好书,也会读一读。
读书目前为止,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自己想像中的气质高雅的女子,也没有换来更多的物质收入,但对我来说,心灵多一点点的富足,已经给我足够的力量,去应对目前生活中发生的风风雨雨。
现在,未来,坚持读书就对了。
不问结果,不计收获,单纯去坚持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