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孩子谈“死”的话题

和孩子谈“死”的话题

作者: 小猫飘飘 | 来源:发表于2021-01-15 17:02 被阅读0次

    有个远亲舅妈没了,我回去送她。

    回来后孩子说:妈妈,每个人都要死,死了后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吗?

    我说,妈妈做过无痛胃镜,注射死亡估计也是这样的感觉。注入药物后,什么都不知道了。只不过,给做胃镜的人注射,我知道自己会醒过来,所以不害怕。

    孩子说,你给了我最绝望的答案。如果死后什么都不知道了,那我们做这么多还有啥意义?我最怕的是死后什么都不知道,什么记忆也没有,什么形态的存在都没有。我宁愿唯心,世界是因为有我的感知而存在,如果我的感知没了,世界也没了。

    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大概回答太轻率了。我曾经小时候也因为想到死亡这个事,内心想着,死亡这么可怕,把一个人埋到地底,那么冷,那么孤独,如果妈妈不把我生下该多好,那样我就不用死。如果我是一棵树该多好,一直可以长着不死(那时我觉得树是不会死的)。

    我说,唯心唯物都不是事,任何关于死后的事都没有定论。妈妈也总觉得万物守恒,灵魂也可能是守恒的,只不过它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已。

    “可是,换了一种方式,我也没有任何记忆了啊!再说了,墨菲定律说的凡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一定就会发生。那宇宙毁灭也一定会发生。哪怕有记忆,随着宇宙毁灭,一切也一定会全部失去痕迹,没有任何记忆留下。”

    我说:“你想得到什么答案,你希望自己能做什么?所谓的墨菲定律,所谓的宇宙毁灭,一切都只是我们提出的定义和设想而已,并不是事实。”

    “这个是必然的,一定会发生的!”

    “你把确定和不确定的事都主观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好吧,就算你确定的就是真理,是对的,那你现在想得到什么答案,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不想死,但是我知道做不到。那至少死了后不要所有记忆都消失。因为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我感到害怕,恐惧,不甘。”

    我抱着孩子说:“你抱着妈妈有没有真实感?我们看着我们住的房子,你看着身边的妈妈,还有桌子,椅子,还有妈妈给你烧的菜。”

    孩子躲在我怀里,抹了抹眼泪,说真实的。

    我突然感觉,虽然孩子个子高出我这么多了,他还是个孩子。我常常跟孩子说,你们的年龄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什么都能解决,甚至鄙视爸妈。但是,记得,任何时候,爸妈在你背后,有解不开的问题时,一定记得及时跟爸妈沟通。虽然,孩子的问题让我感叹养儿不易,但是,也欣慰孩子把问题拿出来跟我说。

    “其实妈妈以前也很怕死,甚至内心怪外婆把妈妈生下来,害得我必须去经历死亡。但是《自私的基因》里说,基因是自私的,所以,它们需要用生育这样的事把自己传承下去。妈妈从来不觉得母爱伟大,是因为母爱是本能,是自己的基因在爱自己。以后妈妈会死,然后,我的基因在你的身上有了传承,你的基因又会在你的下一代传承。所以,不管死后,我们自己是否有记忆,但是,我们的基因把我们记下去了。”

    “嵊州的吴胜明在监狱里,2年后才得知她的女儿死了。但是她回忆起2年前女儿死的那个晚上,说电闪雷鸣,内心不安。这是基因在感应。但是可惜的是,她们相同的基因在她女儿部分已经没了,后面就没有了传承。所以每个孩子后父母而去是责任。“

    ”其实死亡会让我们更珍惜生命,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如果你确定自己不会死,那很多事可以慢慢来,100年后再做吧,1000年后再做吧。而且,一个不会死的人,会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相继死去,对他来说一定也是煎熬。生和死,其实是一种存在形式而已,《寻梦环游记》里我们看过,只要有人记得你,你的灵魂就还在,不会消失。就如爷爷,我们记得他,他其实还在。像毛泽东,这么多人记得他,一代一代,人家一直不忘,他也就基实一直还在。还有一些人用写书出书的形式让自己的作品留下,达到不死的状态。“

    ”可是我并不在意我死后别人是否记得我,而是在意我是否还记得这个世界,是否还有记忆,还有意识。我有时想以后我的死亡只是一个游戏。从生到死,然后死了后醒过来,回忆起来只是一场游戏。然后,有时就会想,一切眼睛看到的,其实不是真实的。“

    孩子特别喜欢看美剧,爸爸也喜欢。爸爸从来不对孩子看的剧作挑选。这周,又看了世界末日的主题,爸爸说,整个剧情都比较压抑。

    孩子说,看剧并不影响他,我们大人喜欢无端猜测,喜欢想当然。我还是觉得,很多我们没意识到的东西,会到潜意识。

    孩子从初二后就特别沉迷李永乐,还有一个美国的数学家,总说自己跟数学谈恋爱了。他们经常会谈到一些学术界的论证,还有一些是猜想未得证的,比如黎曼猜想。

    我突然想:如果孩子每天只看看动画片,每天只关注成绩,不要有那么多想法该多好。我们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采取散漫自由型的教养方式,对各种信息,都不做筛选,全盘让他自由接受。初三了,还是让他自由沉迷于影视剧中,只是孩子在时间安排上相对还算自律。

    孩子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就想着过几天,小孩自然就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了。这中间,你和他一起看了樊登和何晶对死亡的对话。孩子说,他们谈的是生的事,并不是死后的事。后面我自己听了《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有一个观点触动我:“当一个人采用了过于宏大的宇宙视角看世界时,我们应该帮助他培养不那客观宏大的视角,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真切的日常事物上来。”青少年的孩子特别容易夸大自己的感受,很容易在自负和自卑两极行走。

    我想把这个话题暂作搁置,并让孩子睡在我们房间的小床上,感受相对拥挤带来的真实感。几天过去,孩子并没有完全释怀。

    小牛的角总是尖的,就让他钻一会,也许就慢慢拔出来了。

    问了孩子2个问题,释然一些。

    一,如果反正要死,是不是现在就死算了。孩子回答说,那不行,我可不想死。

    二,如果问题回答不了,没人能懂,你是不是觉得学习努力也没意思了。孩子说,先作业,再探讨。或者,是否需要安排一下去医院做一下心理测试。

    我说,你自己知道想要测试,那问题不大。心理如果真的是有问题,那么最终要真正解决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力量,妈妈会和你一起学习,一起来探讨。

    后来让班主任联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做了谈话,辅导老师说这是青少年很正常的思维,可以静观,不必强调,让他与成长共存。

    孩子还是没释然。老娘还是多看书吧,有好的观点,一起和孩子共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孩子谈“死”的话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fw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