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几家欢喜几家愁。
家里的小侄女,今年高三毕业,经过1年多紧张有序的高三生活,直到高考结束,可能才算小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填报志愿又将是另一次博弈,尤其对于她这种刚过一本线的考生来说,成绩缺乏竞争力,要选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选对学校,选对专业,甚至选对读大学的城市,感觉又像是另一场智慧、运气和能力的对决。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又有多少年轻人能看得到自己的未来,把控自己的命运呢。尤其是中国的小孩子,更多是在家人的保护伞下长大,当他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到底该如何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大多数孩子都只能听从所谓的“过来人”的建议。他们很少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的甚至没有声音,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今后到底想做点什么。中国的家长最擅长帮孩子思考人生,用他们“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的传统思维模式来规划孩子将来应该走的路,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帮助孩子避开可能出现的坑,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曾经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问:“你为什么会选择学医呢?”,答:“我爸说当医生工资高,受人尊敬,又有‘钱’途。”;又问:“你为什么会当老师呢?”,答:“我妈说女孩子当老师,工作稳定,还有很长的假期,以后嫁人了能利用假期带小孩,多好。”;再问:“你干嘛非要考公务员呢?”,答:“我姥爷就是老公务员,工作又轻松,退休后退休工资还拿得高,有国家养着,多美。”相信这些问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至少70、80后的一代人,在高考填志愿,以及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上没少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长辈们也特别擅长给予意见,并且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意见看作就是对孩子最正确的选择,希望他们能毫无反抗地听取这些意见。
如果进行一场世界“好家长”选举大赛,我觉得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会夺魁。从孩子呱呱坠地,到他们长大成人,中国父母绝对不会缺席孩子的任何一个成长过程,甚至有充当主角的想法。而中国小孩真正内心的想法,一般很难表达,要么是被压制着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根本没有人指引他们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坚持不懈地去追逐。中国的家长们总是教导孩子要寻求稳定,而不是梦想。在他们看来梦想都是遥不可及的,不切实际的选择。
你的未来真的由高考来决定吗?对于我自己,一个生长在普通家庭的80后,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30几年,从小也是在好心的长辈们的关心下“茁壮”成长。读书成绩一直还不错,所以算得上是他们眼中的乖孩子。高考考上了我们伟大祖国首都的一个还不错的学校,选了一个听上去还比较高大上的专业,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找了一个听上去还不错的国企单位一干就是10年,但是做的工作却跟学的专业毫不沾边。你问我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吗?我会说没人强迫我做这些选择,但是长辈们从小到大给我灌输的思想却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左右着我的人生。我能深深地体会小侄女在这次高考后的感受,虽然身边的家长们都在说着没有关系,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又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你应该多和大人们交流,多听听大人们的意见。”这些话其实又再无形地提醒着她,“你应该听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意见,这才是对你最好的选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可谓迅猛向前。行行出状元,在当今这个社会更是显而易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参加高考,走进大学,走向社会,依然属于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它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在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十几年里,考进大学就意味着国家能够给你分配一个好的工作,此后的人生基本算是一帆风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比例少,考上的人算是社会中的佼佼者。而从1996年中国开始取消大学生包分配制度开始,到2000年全面停止包分配。这意味着考进大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利就业,更别说一定找到一个好工作。从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阶段才是人生真正挑战的开始。20岁出头的年轻人,走出了象牙塔,步入了复杂多变的社会。有些人远离父母,去到了别的城市,别的国家生活,打拼,这样的人生可能才算真正地开始学会独立。脱离了父母的保护,有些人会很快适应,有些人却完全不能适应,只能灰溜溜地又回到父母的身边,寻求父母的帮助和保护,这些人可能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拼爹拼妈”一族。
你的未来真的由高考来决定吗?其实人生真的有太多的可能性。考大学在现在的中国真的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可能大家已经听到过很多的真人真事,有些人没有考上大学,有些人考上了并不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们之后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绝伦。中国的父母们虽然一代比一代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在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中国的父母还有很多需要改变和学习的地方,他们要学着走进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能总是以长辈的眼光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左右他们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