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从无到有
19 轮回必须有主体:补特伽罗出场
补特伽罗、人无我、法无我、三科
《俱舍论》、《阿先比丘经》薪尽火传,比喻轮回现象。
《俱舍论》,“说一切有部”经典,世亲菩萨著。有创新,“新有部”,类“新儒家”。
无我 给轮回观造成矛盾:谁在修炼,谁在轮回。
如果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按因果齿轮牵动的业力来运动,那么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即使有轮回和修炼有主全,谁怎样轮回,是否信佛,是否修炼有成,都业力推动,注定的
阿育王 华氏城集结:论无我
中国佛教的善恶报应,是中国《周易》《左传》等有的观点,汉魏年是,翻译佛法时,大家不接受或者不理解诸法无我,将无我译为无身。印度无我是六大皆空,中国版的非身,则肯定灵魂在六道中轮回。
---
耆那教六种基本元素:命我、法、非法、空间、时间、补特伽罗(对应于命我的物质)。命我大约就是灵魂,佛学所谓的“神我”,“识我”
将物质性的概念“补特伽罗”拿过来,当成不灭的灵魂,佛教的犊子部和正量部就如此讲。
补特伽罗承受业报、进入轮回,解脱成佛,就是“我”承受业报,进入轮回,解脱成佛。
一些“无我”理论的悍卫者,接受,但说“补特伽罗”是假有,只是为沟通方便借用的概念。
大乘佛法兴起后,“无我”分为:“人无我”、“法无我”
“人无我”,即传统意义上的“无我”。(小乘佛法)
“法无我”,指构成我们身体、意识、行为和核心特质的“三科”也是“无”(大乘佛法)
“法无我”涉及的“三科”,《阿含经》有讲
三科:阴(五蕴)、界(18项)、入(外部、外六尘/六境;内部六门/六根)
12入: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心经》讲空中无五蕴,无六尘 ,无六根,所以是“法无我”立场,是属于大乘佛法。
主要是讲述对“无我”的补丁,以解决谁修炼,谁轮回的问题。那么大乘佛法强调“法无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的篇章,从无我引到杀人、业报上的讨论。
20 佛杀1
佛教派系多,大多禁止杀生,但也可以找到支持特殊杀生的〈大般涅槃经〉
《金刚经》忍辱仙人看空。
《俱舍论》禁止杀生,是指一切生。包括杀恶人止其恶,保家卫国,甚至父母受苦安乐死。都是在造业,会有业报。
我见,产生分别心
《大般涅槃经》
大指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强调人无我,大乘佛法不止人无我,也强调法无我。
般,指般若,是智慧,特指看穿万事万物是因比和合的产物,是想象的共同体,不能自主,没有自性,不能恒存,空的智慧。
佛杀的人是什么人:婆罗门徒
大迦叶质疑,应该爱一切众人。佛修四无量,爱众民如子:慈悲喜(为众生得救喜)舍(舍之众生平等)
佛说杀之,是以爱心出发,方便行事,没有恶意。就如同孩子犯罪父母害怕其受刑而杀了孩子,杀是出自爱心。(熊逸解释)
可让其下阿算地狱,以自醒,觉察到是诽谤大乘佛法经典才被国王杀,从而对大乘佛法经典有敬仰之心,即死,转生到佛的世界。
21 佛杀人2
一、尸体的定义难,对尸体的破坏定罪难,推及定义罪行难
二、三生三种和业报三种:以善根论
1、杀动物这类只有小的善根的,业报小。下杀,下苦。
2、杀人与阿那含(专科佛徒):中杀,中苦。
3、杀父母和罗汉级别以上的佛徒:上杀,上苦:阿鼻地狱(无间地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