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一个好的文章,我就会特别想把那些打动我的,我的认知盲区,都给记下来,一边看,一边写,这个习惯延用很多很多年,就是好,我就是想记,以后可以随时拿来翻翻,我喜欢那种一个本子上都是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的那个感觉,这样筛选完就像腾讯视频开了会员,没有讨厌的广告。一直引以为傲,不觉有异。
直到我看到这句话,输入时间和输出上时间可以区分开来,因为输入时大脑处于采集状态,输出时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两者模式不同,交叉起来容易瘫痪。
我得说我亲身用了这么多年,瘫痪没有,就是效率太低了,这还不可怕吗?
这些年我这样用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也时时会哭的,本子上都写满了呀,为啥这篇文还没看完,比如插座学院的300条职场加分好习惯,就是我正在抄写的,明明已经点了微信收藏了,不知为啥还要再花时间抄写,不可以微信收藏了,没事多点开浏览300条先全部过一遍,然后哪个没懂,或者有让你“咦”一下的,再往上翻,再看呗,为啥我有个不由自主的毛病,看见啥都想0.5倍速去给他精读呢?为啥为啥呢?
下午刚发现了阅读书上的毛病,看手机公众号推文也是阅读,道理相通,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也反思时不会总结,就会蜻蜓点水想一下,抓不住问题核心逻辑,我看了这篇推文,说明我想了解哪些行为可以给自己在职场助力加分,通读完根据自己情况,300条里不可能条条一下子做到,好多是你目前能力不允许你去做的,你还够不到,就把这篇文章里目前哪些可以应用到你工作中,而你以前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你刚好是减分行为,立马践行去改,改成好习惯,这才是你看到这篇文章的终极意义,不然他写的再好,你抄的再好,再全,抄写过就合起本子,有啥意义,看到好的观点,最好的归宿难道不是马上应用吗?人人应用,从而提升了自己变得更好吗?
总是想着写下来,以后我有用,我会回来看的,这种我以后有用的执念和家里收留购物袋一个道理,最好还不是得断舍离了。
说这么多,马上改变这个边看边写的习惯,最大害处是效率最低,追求记到本子上,而不是脑子里,岂不是本末倒置,搞不清状况。读本书就是为了为自己所用,变成自己的。
以后阅读时就只管读,疯狂采集信息,记不住反复多看,并不是所有的开卷值得用笔抄写,所有的输入都是为了更好的输出。大脑️有快速处理信息能力,我太小瞧他了,2倍速浏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