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小组成员有60多万。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8859/97cbbde74f66a448.jpg)
最开始关注这个小组的时候,只有50多万,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60多万了,看来这一小组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后续也有可能继续壮大。
在目前大家都不缺钱的形势下,为了弥补已经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买书自然就成了必经之路,结果买来书就放在那里吃灰了,我也一样,买了一大堆。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仅仅只是为了炫自己是一个读书的人,我想不是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不能经受住诱惑。
而且在阅读这条路上,也走了很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买书和读书是两个不同的思维系统。
爱买书的人,就是喜欢买书。去某些平台,平台上说,3月份应该读的书,4月份应该读的书,治愈系必读的书,成功必读的书等,一看这些就开始买买买。
买回来之后,看到书里也有推荐,面对主题阅读,应该读那些书,一看这些都很有用,买买买的动作,我开始了。
买回来以后的想法就是赶紧看,对眼前的学习很有用,看着看着某平台又开始做活动了,赶紧买买买,结果买回来一大堆了,心里有些沉重,并且在心里默念,这以后再也不买书了,把眼前的书看完了再买。
可是过了不久,不知不觉又入手了一些书,就这样书越来越多,而读过的书,却是少之又少。
再来看看,重心在读书的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很有可能他随身都会带着一本书,就像查理芒格。人在哪里,书就在哪里。
首先心里的重点都在读书这个动作上,这其实也反应了一个心理原因,没有把书读熟。
之前读过的书没有总结,甚至可以说没有记下来,自然而然就会觉得没一本书,都很重要。
只有仔细把度过的书,做一个总结,不管是读书笔记,读后感还是书评。
任何一种形式,只要经过加工,成为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也会减少读书量。
杨绛曾经说过,无数的书在我们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们家没有大量书籍。
由此看来买书和读书是两个不同的动词,买书的动作是“买”,读书的动作是“读”。
读和买,都不是一个持续性动作,但同时都是一个有结果的词。
书买了吗?
书读了吗?
结果是:买了
读了
然后这件事情就放下了,但是放下的同时,买完以后里没有后续动作,那就放在那里慢慢等着,什么时候被看吧;
而读书则不同,读完以后,后续行为就在你的头脑当中,慢慢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你看到它的光辉照耀你。
而且买书多,不代表读书多,但是读书多,却不见得买书就多,由此看来真应了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沉思片刻,想自己是那个读书多还是买书多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