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二)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二)

作者: 绿杨荫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20:46 被阅读0次

    02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青年:为什么人人都“期待改变”呢?那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

    举例: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的朋友。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原因可能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娇生惯养。

    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

    哲人:如果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岂不是很奇怪?不是所有在父母虐待中长大的人都闭门不出。

    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会陷入“决定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与过去没有关系。其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吧这叫作“目的论”。

    03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哲人:假设你因感冒、发高烧而去看医生。医生就只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诉你说“因为昨天出门衣服穿得太薄”,我们对这样的话不会满意。

    青年:医生不应该只告知感冒原因,而应该好好开药或者打针,以一些专业性的处理来进行治疗。

    哲人: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仅仅会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继而简单地安慰“所以错不在你”。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的典型。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认为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阿德勒否定了心理创伤学说。

    阿德勒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你的朋友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间里的话,父母会非常担心。这样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

    踏出家门,就会沦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甚至成为逊色于人的平庸之辈,没有人会重视自己。这些都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

    故而,你的朋友是按照“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不仅是他,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04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青年:下午在咖啡店看书时,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了他的衣服上。那是我刚刚下狠心买的一件好衣服,于是我大发雷霆。平常是个温和的人,但应该是因为过于愤怒而忘记了自我。这是“原因”导致的行为吧?

    哲人:如果你恰巧拿着一把刀,一生气向对方刺了过去。你还能辩解说“那是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不可抗力”吗?

    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而是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愤怒的感情。

    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故而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青年:愤怒是一种突发式的感情!

    哲人:举例: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这时,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交谈五分钟挂了电话后,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所谓“目的论”就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jp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