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剖析题目之前,先谈谈写作动机。
这是第一篇听书所得的文章。在某app听人讲解书后,我觉得面对这么快的消化书籍,一方面是开心的,因为效率高,没有人不开心。但是,另一方面,真的会效率高吗?如果只是草草的听,那么只能是所谓的效率高罢了。因此,决定凡是听书,必须写听书所得。
然后,正当我想一鼓作气完成听书所得的文章的时候,我获得了其它写作动机,便是如题目所问--听书所得,得到什么。
在原本的文章里,我写下了如下开头:
在深谈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很多人会问,这种“瞎想”的书,有什么值得看或者听。我却必须要强调,值不值得关键在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如果有人的认知水平停留于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当然收获不到这本书的智慧了,但是如果有人的认知水平够高,渴望提升自己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思考问题的敏锐性,那么当然就值得去读或去听了。我相信,大部分愿意看这篇文章的人,属于后者,那么就和我一起去挖掘《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这本书的意义--提升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思考问题的敏锐性。
但就当我快完成这篇听书所得文章后,我停下来了,选择了放弃。因为面对一本科普类书籍《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写下的所得,不过是知识的传递罢了,把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知识分享出来。但,这不符合我最初的理念--认知提升。知识的传递,绝不是认知提升。所以我决定重新写过,并把这种思想分享给你们--如何从读过或听过的书中,提升认知。
面对问题,在如何思考方法时,提升认知。
在《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提出了如下问题:
1.如何到达火星?
2.如何在火星生存?
3.为什么要去火星?
而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但很可惜的是,我并不能独立思考出这些答案。如果我写文章,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享给你们,那么,可能你也像我一样无奈,不知道如何思考出这些答案。中国有句至理名言,至今也对我受益匪浅,便是“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这是认知迭代的基础:我们需要知道真理,更需要知道如何获得真理。
针对这三个问题,如何思考出答案呢?我提炼了如下几点:
1.类比法。操作起来很方便,去找类似案例。火星至今没有人类到达过的成功记录,但是月球有啊,哪怕有争论登月的真假,但是关于“如何到达月球”的文献是绝对找得出来的,以此为基础便可以展开对如何到达火星的思考了。然后,为什么不能生搬硬套去月球的方法呢?很明显存在最直接的差别嘛--地球到火星的距离(78302130公里)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84401公里)大约204倍!而差别不就是导致方法不同的根本原因吗?由此便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对突破口的认知提升。这点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大多数人能够找到,但是却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思考了。很多人会说了:我知道有距离差距啊,然后我就懵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突破口这一概念,提升认知。什么是突破口?我认为突破口便是解决问题途中遇到的瓶颈。那么我接下来要思考的便是距离差别导致了什么瓶颈。只要有基础认知的人都知道,距离太远,燃料不够便是瓶颈。
3.对瓶颈的认知提升。瓶颈的一般认知是事情发展的必然。任何事情的发展,在短期爆发,然后遇到瓶颈,如果不能够突破瓶颈,那么就走下坡趋势,最终灰飞烟灭。而推动事情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环境,这便是对瓶颈的认知提升。在《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中,我了解到火星计划最早是由德裔美国科学家布劳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里的历史环境便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科技发展现状。自然我们可以思考到瓶颈是资金和技术(燃料和造火箭等需要大量资金以及技术限制这是对航天业的基本认知)。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环境的变化,人类已经有能够登陆火星的宇宙飞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天龙号”和美国宇航局的“猎户座”。通过在合适的发射时机(两年才有一次),由大量飞船组成的舰队,便可运送数万乘客前往火星。
至于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就不属于我的写作范围了,也不是得到的核心点。我们的核心是如何去思考,在读书或听书的过程中,提升认知,解决问题。
同样的道理,我们从第二个问题再次提升认知。
1.问题根源的认知提升。从表面去看,人类如何在火星生存和人类如何在土星生存是有区别的。但是,从问题根源去思考,是没有区别,因为问题的本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要条件。问题的一般认知是需要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提升认知后,我是这样看待问题的--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解决问题的首要便是找到问题的根源。而导致人类如何在火星生存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生存需要条件。针对理解这一根本原因需要的基本认知,我们可以从生物学中获得,即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需要水,需要氧气,需要食物等。所以我们 要在火星上获得水,获得氧气,获得食物等。具体如何做,便可以从《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得知。
2.换个角度,激发创造性思维。这一点非常难,因为和我们基本的认知发生巨大冲击。在《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提到的角度是: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以适应火星环境。我们之前的角度是改变火星以致于满足人类生存需求。而通过换个角度,便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如何换好角度呢?这又是一认知提升:角度是问题的必要组成。之前提到的问题根源的认知提升,是从微观角度剖析问题,而这里便是从宏观角度剖析问题。直面问题,很自然想到的关键词:人类生存和火星。如此,通过控制变量法便可以引发很多角度的思考:第一个角度,控制人类不变,要满足人类生存,则必须满足生命的基本必要条件,而火星便是制造这些条件的环境。第二个角度,控制火星不变,要想人类能够生存,则必须改变人类,要么借助工具,比如专门设计衣服以来适应火星环境,或者改变人类基因(其实,我不赞同这点,生存在火星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步罢了,以后还有其它星球,这种做法就会导致,人类基因不断被改造,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而制作工具便很方便了。)。其实,方法论的经验会告诉我们,择中是最优的方法,这一点在很多事例可以论证,就不一一举例了,正如本书一样,人类如何在火星生存的方法,便是既改造火星,又制造衣物改造人类。
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要去火星?这也是这本书的书名,由此也可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中是这样写道的:
1.以火星为前哨,对其周边星球和太空进行更多探索和开发;
2.火星与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带上的价值平均分给地球上的全部居民,每个人可以得到1000亿美元的财富。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读书和听书的收获--提升认知。但并不是传播这样的理念:通过以上提到的认知提升,就可以完成书籍的写作。时间的积累,让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而知识的组织离不开提升认知,我们积累的是砖块,提升认知便是思考如何用这些砖块去构造摩天大厦。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发展至今的空前辉煌的文明,显得渺小。砖块的积累,也就是知识的记忆,我们无法和人工智能比较。而此时此刻,不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少不了提升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