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紫林生理

紫林生理

作者: wkf14435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9:24 被阅读0次

津液

人如果失去正常的津液就像沒有冷卻水的引擎,動力無法正常發揮,心中會覺得煩燥,晚上也會睡不安穩。
一般肉體所需要的津液,主要都是在脾的系統之中被收藏,故曰,脾主濕。當這些津液的量,已經足以應付所有的日常所需之後,如果還有剩餘,就會往下被推入腎系統,透過腎系統吸入,收藏,進行質變,合成各種不同的內分泌,透過三焦的水道系統,分送全身。或在腎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提煉,而成為「精」,並且進行收藏。
津液在氣的需求已經滿足的前提之下,或者是在夜晚,身體的運作進入後三陰的時段的時候,就會有較大的量往後三陰流動,進行轉換,或者是太陰的填充,或者是少陰的生血,或者是厥陰的藏血。如果厥陰有缺血,有漏,前面兩層的陰就難以充滿,而厥陰也會無法生少陽,三陽無以為繼。只有當人的厥陰都充滿的時候,新血藏,舊血出,濁下清上,少陽起。所以,正常來說,人應該就是在厥陰末,少陽初的時候,把舊血排出,也就是進行排便。
通常,津液在體內,因為循環的階段不同,所需要的作用不同,所處的系統不同,所以有很多「濃度」上的差別。如果以粗淺的比較幾種常見的藥材的話,能夠生成的津液的濃度,由稀至濃,大概是:

人參,茯苓,黃耆,麥門冬,澤瀉,甘草,大棗,地黃。

  • 而從甘草開始之後,就能夠直接被用來作為生血之用。
  • 而從黃耆開始之前,多半在化成氣的效能上會比較好。
  • 從黃耆到甘草之間,在化氣與化血的作用上,就會隨同時配伍的藥材,而有效果的差異。
    而津液在體內循環升降之中,首先就是要先把「濕」給送入「土」中。當新鮮的津液不斷充入土系統之後,再來就是將陳舊的津液以排尿的方式大量推出。而為了應付土系統對於濕的需求,首先就是要「決瀆之官」的三焦來協助輸送,才能「水道出焉」。再來就是要「州都之官」的膀胱來負責收集,才能「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津液在體內,如果有所缺乏,或是有所不暢,都會引發不通的疼痛感。如果是津液過量時,輕微者,可能會有「麻」感,再來可能就會產生「痺」的無法自如感。而再嚴重者,就容易出現「煩」,也就是「不得正其位」的不安感,甚至會有「滿」的積滯不暢的阻礙感。若是津液缺乏,常見的可能從擾動不休的「躁」感,到拘緊的「急」感,甚至嚴重者,就是「痛不可近」了。

津液路線

津液的吸入,收藏,必先走「打到頂而收到底」的路線,由陽明胃盛裝食物後,由太陰脾將其分解成極微小的分子狀態,透過三焦系統,走胃到肺之間的通道,直上肺部。進入太陰肺之後,藉由少陰心火的加熱,進一步分解成更微小的分子,成為更完全的氣化狀態。在肺部,微小的氣態養分可以直接進入各路匯集至此的經絡,也可以結合心火,進行質變,化成血液的型態,進入血管。完全氣化狀態的養分,由表裡通道,從上焦的太陰肺,直下下焦的陽明大腸,再做一次聚集,還元成液態。此處聚集出來的液態津液,會以逆滲透的方式,在大腸壁內留下固態的廢棄物,同時透過大腸壁,將津液透析入腎中,在腎裡做進一步的壓縮。液態的津液會在腎裡被壓縮至接近於固態的低流動性狀態,並且把液態的廢棄物以及純粹的水,以液壓高低差的方式,也就是「水往低處流」的原理,向膀胱排出,並做暫時的貯存。若是排出的產物中,還有可再利用回收的液態津液,就會透過和膀胱相交錯的三焦水道,往上提取至胃中,由胃吸附聚集之後,再走一次向上入肺的循環。直到膀胱中可回收的津液吸收完畢,只剩下純水以及因為沒有津液而呈現黃色的液態廢棄物時,就會變成尿液排出。在腎中的津液除了將進行高度的壓縮之外,還能做出各種質變,讓津液重新組成不同的內分泌激素,並且提供內分泌原料,以及刺激身體內的其他腺體進行分泌。這種少陰腎的變化能力,就是《內經》所謂的「伎巧出焉」。

气津血

「血」在中醫的觀念裡面,包含了有形的組織,也包含了隨時在流動的血液,而在我們常講的身體質能轉換的「三層剖析」上,「氣」主要負責的是機能、能量的推動,「津」則是包含了各種不同的濃度和流動性,可以隨時靈活轉換三態,是動態維持身體平衡的要件,而「血」,則是讓身體的機能維持在「恆定」的狀態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津」只要透過加熱就可以抽取出「氣」,但是,高濃度的「津」卻是需要加入了「心火」,才能夠發生質變為「血」。

尿

人體排尿,是一種「氣動」的推力。當走物質消化的養分,以及走能量消化的養分,重新在大腸會合之後,來自於肺的「氣壓」能讓這些大腸內的流體「乾濕分離」,把液態小分子物體透過大腸壁透析入腎,而固態大分子留在大腸內壓實,成為濾芯,提高小分子選別的能力。如果覺得有一點頻尿,卻又排尿量不多,是書上所謂「淋漓」的狀態。「痛如淋」就是「痛到小便快要滴出來一樣」。這表示身體來自於宗氣的氣壓,還不是很足夠,而膀胱部分的乾熱發脹,並不是真正的氣壓。這個氣壓的來源部分,多會靠方子中的桂枝來加強「質能轉換」的效果。減低乾熱發脹的問題,就有賴茯苓多幫忙了。

五行生克

一般來說,相生是能量的流動:土生金(能量從火到達土,下一站是金),相剋是質量的流動:木剋土。
土發揮本性,在維持適度的津液濕氣的狀況之下,受到火性的加溫,津液會轉成氣,往金的系統移動。而如果土在水性低溫的影響下,濕氣的保有量過重的時候,木性就會發動,將津與血抽往木的系統。

呼吸

一般來說,無論空氣是怎麼進到我們的身體裡,一定是要經過肺才行。而我們知道一個基本的物理特性:冷空氣會下沈,熱空氣會上升。一般我們呼吸進來的空氣,都會是低於我們體溫的空氣,所以,只要管道順暢,在正常的身體機能下,新鮮的氣體會由進入肺開始,自然被一路往下方的臟器帶進去。直到最後,自然被身體的溫度加熱之後,成為被呼吸過、溫熱的氣體,又自然上升,被人體呼出。
氣體在一路往下的過程中,會經過許多臟器,其中一個,就是胃。如果胃燥熱,空氣在這裡被快速加溫成為了高熱的氣體,它就失去正常「冷空氣下沈」的物理特性,身體就要緊急把它排出去,以免去「燙」到下方的臟器。嗝,就這麼打出來了。

陽明胃

胃的溫度,最好就是「不冷不熱的溫」(陽明的意思)。
當我們在吃得飽飽的時候,胃中因為要處理這些外來的食物,所以會提高機能,充血,來做承接和消化的動作。這個時候,如果機能提高到一個程度,胃的溫度,就會高於其他臟器。
身體的臟器在高出了它的運作溫度之外時,溫度越高,壽命就越低。胃長期在過熱的狀態下,其實它是「很累」的。生冷的食物幫不了胃的忙,反而會讓胃突然涼下來之後,又得要再快速升高溫度(因為溫度升高的原因沒解除),反覆升降溫度,胃的機能反而會越來越衰弱。
如果有暴飲暴食的習慣,人體需要拖長時間來消化食物的話,就等於是拉長了胃會保持高熱的時間,這對於胃就是不好的影響。「飽食傷胃」,就是這個道理。
「久飢傷脾」,消化一樣會受到影響,等到你有飯吃的時候,脾已經受傷、消化能力受損了。食物放在胃裡,沒辦法被及時處理掉,一樣會拉長消化的時間。
久坐的人,氣血會比較不通,胃裡面產生的熱更不容易代謝掉。
除了像我們之前有提過的,陽明是一種不冷不熱的,溫溫的陽氣,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它是兩股陽氣上下交匯的中間點。《內經》中提到過「兩陽合明」,也說它是「兩火并合」。腎氣足,命門之火旺,就能鼓水精上行,和上焦心火透過脾土往下傳之後,於中焦「兩火并合」。哪一邊火不足,都無法剛好在胃裡完成「陽明」,運化一定不會好。同時也可見胃對兩火的影響地位。譬如瀉心系。飲食入胃,心火就開始提高整個消化系統的能量,讓消化機制完成。心火對於胃袋加熱的時候,如果胃的機能不夠,或是過食、過飽,心火無法在正常的時間之中,將胃裡的飲食能量激發完成,食物無法順降,胃袋裡面就會有不正常的累積,也就是「胃不和」;而心火加熱胃袋的能量團,就會卡在心的下方,無法動彈,這也就是「心下痞」。胃是腑;腑者,兩頭通利也。被稱之為「腑」的人體臟器,一定都是以下行通利為正常的運作表現。因此,應以「瀉」來去除停滯積聚,藉此恢復胃袋身為「腑」的應有運作表現。胃袋得到通利,有進有出,能盛裝,也能放行。直觀來看,是胃袋得到了機能的健全,但是再退一步,放大來看,這也是心火得降,清氣得升的重要前導機制。以健胃來健心;保全胃氣,進而護心。
如果說,處理能量以帶動物質通暢,叫做「瀉心」的話,能夠處理物質以帶動能量通暢的,就是「承氣」了。「問曰:三焦竭,何謂也?師曰:上焦受中焦之氣;中焦未和,不能消穀,故上焦竭者,必善噫。下焦承中焦之氣;中氣未和,穀氣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遺溺失便。」令下焦能「承」中焦之「氣」者,承氣輩的精微大義,就在於此。

心腎相交

「心腎相交」之後,會在中焦,也就是在胃的地方,會有「兩火并合」的效果,所以兩者是有關聯的。不過兩者並不完全是同一件事情。就邏輯來說,就是「心腎相交」的集合中,包含了胃中「兩火并合」這件事。
「心」,我們可以理解成「心動能」,是人體中唯一能夠「自體發熱」,能夠送出能量的地方。「心」和「小腸」是相表裡的,所以兩者之間也必有直接溝通的純能量通道,小腸的溫度也是直接來自心(心動能,而非單指「心臟」這個器官而已),所以小腸的溫度也會很高。心和小腸一起產生的作用之中,對於胃而言,就是「幫助把胃中的物質分化出去,提供做為能量的產生」,這個現象,就是「兩火并合」。火水並濟於中土,雖然有脾土中心論,但是當心火不足的時候,心火不得下降照映於脾,人體就無法以中焦涵養津、血等養分,尤其是鐵、鈣等質重的礦物質,就會自然下瀉而外流。這就好比長期服用瀉藥,會嚴重傷血一般。
「腎」在身體之中比較是負責「非燃料」的外來物質,像是冷卻液體、潤滑液體等等;而「膀胱」則像是冷凝管,在主要動能經過的地方,提供大量的冷卻水。心能夠被適當的冷卻,就不會過熱而失調,就是「兩陽夾一陰」的「離」卦。腎裡有一點火當動力,可以鼓動冷卻水在全身運行,這就是「兩陰夾一陽」的「坎」卦,這個才是「心腎相交」。

腎氣與胃氣

先天的「腎氣」相當於「外燃機」,人體藉由心火,直接引導三次元以上的能量進入人體,在腎之間激發出命門之火,維持身體各機能在常規之下運作。
後天的「胃氣」相當於「內燃機」,就是人體藉由心火的熱能將胃中所盛的水穀抽出純能量,上輸脾以散精至四肢五臟,讓身體機能獲得不間斷的驅動力。

奔豚

如果心火不足,水氣有邪氣在推的時候,這股水氣會衝過胃的關卡,一直頂到脾,心的下方,這個就叫做「奔豚」,好像有隻小豬到處亂衝,一直往上竄,結果去撞到了心的位置了。這個時候用的是桂枝加桂湯,就是要強力幫助上焦的君火的「火勢」,才不會讓火被水澆息了。

痛經

腹中急痛,如果不是因為吃到壞掉的食物,而是因為氣血不通的話,解決的方法,就是要讓脾胃的運作溫度提高,效率加強,能夠產生新的氣和血,把塞住的地方「頂」出去。力從地起。尤其像是女人月經痛,多半就是該推出去的舊血推不動,卡在身體裡,所以才產生。所以同一個問題裡,會用「當歸芍藥散」來推出舊血,或是用「小建中湯」來生出新血。一推,一拉,合起來說,就是「推陳致新」,這也是在搭配補藥的時候,很重要的原則所在。

散步

走路會溫和的用到身上絕大部分的肌肉,是最好的運動。利用運動時,肌肉需要產生溫度的機制,來把胃中的餘熱往外帶出去,有助於把胃裡不好的濕熱排除掉。

消化

人體的消化食物、轉化成身體所需養分的作用當中,最先碰到的關卡,就是由胃承接食物之後,由脾來負責將養分運化。其中,食物中純粹的能量的部分,會在膽的判斷(清升)中,透過脾而直接向上轉輸,送入「能量心」之中,成為「物質心→心臟」轉運的直接能量,也就是含有氧氣的鮮紅色血液。也是中醫所謂「中焦取汁」之後,「奉心化赤而為血」的部分。
而食物中的物質的部分,在胃袋中經由膽的判斷(濁降),向下轉輸,先在小腸之中,化為更細緻的食糜,之後,透過「能量心」輸導至小腸的熱能,讓小腸也有足夠的「火力」,將食糜「蒸餾」抽出有營養的部分,作為身體的「營養液」。

腹脹

通常在許多狀況下,小至過度流汗所造成的津液暫時性短缺,大至腎或是肝的嚴重寒證,只要有一項系統的機能不正常,都會讓脾無法進行機能之間的協調與統合,這將連帶造成下焦臟器的運作停滯,因此造成腹脹。腹脹雖然看來單純,其實成因非常多,也非常複雜,不可小看。
腎機能的停滯(寒),可能會出現的警訊之一,就是容易腹脹。甚至是入夜之後,日間衰微的陽氣被冷水阻擋,不能順利入陰,兩者在腸中相搏,腸道機能不能運轉,氣不得下,因此形成腹部脹氣疼痛。

胃潰瘍

木強同時會讓脾胃熱,是因為木能量會直接強力疏泄胃中食物,使機能亢進。但「攻而不補」不會幫忙機能的能量補充,久之就會成為虛耗損,因而造成衰弱。「木剋土」的「剋」字當如此解。如果轉成在解剖上可以看到的現象,就是「胃酸」、「膽汁」分泌的多寡。
又,胃酸是強酸,酸屬木,可以讓我們反過來證明,脾胃的消化能力是受到木能量的強弱所影響。就像人體的「胃潰瘍」。要是脾胃之中無食物、無血可讓木疏泄,胃自體就會被木能量破壞,出現破洞,形成被觀察到的「潰瘍」。嚴格來說,一般人的胃潰瘍多半是因為沒有在需要的時候進食,因為空腹而讓脾胃相對於肝系統虛弱,久之則造成胃受剋的結果。所以,要解證的關鍵,應該要「強脾胃」,而不是「泄肝膽」。因此,以我的看法來說,胃潰瘍當然是要大補脾胃,救中焦,讓受損的能量系統(脾系統)提升,但是又不能削弱正常運作的剋制系統(木系統)。第一考量,自然就是小建中湯。

氣升血降

女性的自然生理機制來說,原本就是以「讓血向下」為天然的傾向。在「引血下行」的同時,要有「升氣達頂」的機能配合。所以當腎氣減弱到一個程度,無法把氣升高的時候,血自然就無法大量降下。類似早起讓陽氣生髮好,晚上血才能收的好.
反過來說,男性在「引氣下行」的同時,要有「升血達頂」來配合。不過,人體本來就有藉由厥陰(肝、心臟)來把血液外送的機制,到死之前都不會停止。所以男性就算在腎氣並非極盛的時候,也還有一些能把精血送出來的力道。

氣行血止

我們又常說,「氣行血止」,血要能在既定的通道上不致於出軌,要有賴於氣機的暢旺。但是,若氣過強,血太少,血反而會被氣壓倒壓回頭,反而血液的流動就不順利了。
「腫脹」代表的局部有氣停不行的可能,要再進一步的消腫,則要持續理氣,讓能量可以通行至身體表層,才能做到我們常說的「打到頂,收到底」的功效,把氣順利引導下行化水,是最為理想的。

出血

「氣行血止」,這個是我們經常在強調的觀念。無論是外傷,內出血,各種血管疾病,只要涉及「出血」,都當然可以用一樣的方向來理解問題的原因。
人體肝系統將血液、養分疏泄至全身角落的力道,非常強大。如果沒有一個能夠制衡的氣壓來相對消,照道理來說,人體的心臟每搏動一次,全身的微血管、七竅,就應該要爆出血來一次才對。
當氣壓長期不足的時候,金不能制木,就會讓血液自己去增生出不正常的輸送管道,形成「短路」,氣壓更無法有效壓制血液搏出的壓力,因而演變出如此的惡性循環。

減肥

減肥減至月經不來,這和「天癸絕」的意思是一樣的:減肥讓太陰突然大量耗損,成為無能產生下墜力的狀態時,水陰被脾土強力剋制而嚴重流失,以至於水陽的功能失效。在「水陽功能失效」的狀態下,身體無法留存、轉化各種津液以維生,人一定會暴瘦。
「水」的系統以「腎」為代表,這中間當然也包括以下的膀胱等臟器。「陽」的部分則統稱各種能量的表現。像是氣體的「氣」,純能量的「炁」,或是解剖上可以看得到的「好菌」等等。在腎系統中,當然也包含了「腎氣」,或是「命門火」。而「陰」的部分則是指各種物質面的實態。像是以各種肌肉或組織所構成的內臟本體,有實體的物質養分,諸如:內分泌液體、酵素、血液等等。

氣機轉動

(脾臟)有足夠的熱與濕,胃就能發出足量的宗氣入肺,推動身體的氣機轉動,我認為這是身體很重要的機能之一。
薑味是辛的,能夠讓胃加熱,把津液升華成宗氣散出去,上升至肺中,所以肺會因此溫暖。如果胃的勞動過度,胃中的津液就可能會變得較為不足,難以順下。這時候就要再補充一些好的津液進來,並且加強升提宗氣的力道,就會比較舒服些了。百脈朝肺,但人體「生氣」的主要部位,還是在脾胃。

打到顶收到底

少阳的作用是把津液化为能量输送给太阳,或反向回收.但是當津液本身溫度不達標的話,打不到頂自然收不到底,此時脾是會缺津液的,同時肌肉經絡又會佈滿收不到底的水氣.可以食量用些生薑加強一下胃的功能.

生血

血液的大部分生成更新機制,都是在三陰系統中完成,尤其是心、脾、肝系統;而血液生成的原料,很簡單,就是以動物的肉類為主。
食物中的純能量入肺,物質部分下到小腸,在火生土的機制下,大量的葡萄糖不斷被分解提煉出來的,透過心系統的加熱能力,就有「變化」的效能,讓葡萄糖透過小腸,成為血液的成分之一,輸送到全身。

虛實

虛是運行代謝過快,空間沒有津液填充;實是運行代謝過慢,空間的津液瘀滯。虛實並不見得有互斥,可能是互為因果。
「因為金血減少」而產生的金系統的氣大於血的狀態下,也就是仲景認為的「肺虛」。那就必當用「肝虛先實脾」的想法,以「肺虛先實肝」的類比手法來處理。
當肝血量在增大的同時,肝的氣量相對來說會處於減少的狀態。
能量的發動表現,往往就是藉由「風」與「氣」的形態來施展。如果我們知道的是「血虛生風」,或許我們就可以再引申得出「血實化氣」。雖然在形式上,無論是風也好,氣也好,同樣都是可以得出「能量流動」的現象,但是風是「由體外向內流入」,自體無法消化運用,而氣則是「由體內向外推出」,自體可以將氣轉化成津,藏於五臟之中。

癌症

「癌」的共同病機都是「局部組織的津液大量脫水」。
對身體有益的,我們稱之為「正」;對身體無益,或是外來的,我們稱之為「邪」。屬能量的,摸不到的,我們稱之為「陽」;而屬物質的,摸得到的,我們稱之為「陰」。該有能量或物質填充的部位,如果獲得了填充,就稱之為「實」;如果沒有被充飽,就稱之為「虛」。承上面的定義,癌就是一種「邪陰實」的病。啟動的原因,主要是「正陽虛」的問題。正陽,也就是臟器本身的運作代謝效能,如果太弱的話,舊的廢棄物就會越來越不容易被推出體外。而這些無法被推出體外的廢棄物累積下來,就是所謂的「邪陰實」,也就是腫瘤。
而造成「正陽虛」的問題,可能有兩大因素。

  • 經常流汗運動的人,因為身體不正常的加熱,以及過度的流汗,使得肺變得過熱又過乾。這個不正常加熱肺部的能量,就是「邪陽」,肺就會利用自己的特性,把這個不好的東西下傳到同系統的腑,也就是大腸之中,把它排除掉。在一般的情況下,大腸會動用大量的津液,拉低平均溫度。但是又因為身體已經發生過大量的流汗,津液明顯的不足,連帶影響身體內部的自我調適平衡的能力變差了。當大腸之中的邪陽增加得太多,超出能夠排除的限度時,器官本身所產生的正的能量,也就是正陽,就會衰退,以避免器官本身受到雙重的加熱而被烤熟了。(同時肌肉發熱也會把邪熱傳脾吧)
  • 人體機能是一種生命。當吃到寒涼後,機能受到壓迫暫時衰退,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隨後機體會以超水平的亢進來對抗寒涼,溫度又高上來,你繼續寒涼降溫,機能再亢進,如此壓迫反抗循環,耗散正陽。
    這非常態的熱與寒都會使正陽虛。

口瘡

口瘡有「燥」「濕」「熱」相乘.

溼遇熱化癰膿

「濕氣在內,與脾相搏,發為中滿……熱氣相乘,則發癰膿。」

飲食在進入胃中後,就會被內臟加熱分解出氣態的津液,被脾吸收。脾吸收津液的微粒之後,再經由木系統的疏散,運送至全身。這是脾中保持濕潤的方法。大抵上來說,脾本來就能吸濕,這是天性。假設不令脾充分吸入津液的蒸氣,就會吸到來自於各種來源的濕氣。如果再加上熱氣,一同變化,這就會發為所謂「癰」的紅腫發炎,甚至是有化膿的情形。
如果我們「細部拆解」整個病因,可以視為:脾系統的「虛」,也就是「消耗大於補益」,所以缺乏津液。津液缺乏的「燥」,引發各種濕氣進入脾系統的量變大,因而演變成為「濕」。只是這種濕氣,不能為身體組織活動所用,無法燃燒出能量,也無法組成身體組織。當「濕」在脾系統中存量過多,無法排出(濕氣在脾中不動就是所謂的「濕」),就會吸收身體組織運作所發出的「熱」,像胃中的燥屎一樣,持續吸附組織發出的熱氣,原地保溫。當「濕」中所吸收的「熱」過多,時間過久,就形成「與熱相乘」的「癰膿」。身體組織在長時間缺乏足夠津液補充,提供運作的活力之下,就會產生「寒」,也就是「運作效率過低」的問題。所以嚴格來說,身體中一處長久患有嚴重雜病的組織,可以說是「燥」「濕」「熱」「寒」同時交雜並陳的狀況。如果沒有大量的津液填入組織中,以高濃度壓力推出低濃度的濕氣,以「正氣」勝「邪氣」,病灶就難有完全復元的一天。因此,久病之人必虛,虛者必先養正。

「嘔」的公式:「人虛」+「胃冷」。因為人有「虛」,脾中津液過少,所以才無法接引心火正常下降入脾。邪熱在上焦過度加熱肺,肺的溫度遠高於胃,自然可以視為「胃冷」。

厥陰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陰之為病,這表示前三陽已經全數失效,後二陰也無力作用,只剩厥陰還有些微餘力作用。厥陰風木,負責的是疏泄津液。當太陰濕土吸收到津液之後,便將之輸送至全身。但是當太陰不能處理津液的消化吸收,少陰不能處理津液的收藏轉化,厥陰孤掌難鳴,根本沒有津液可供疏泄發散。脾胃因為缺乏津液而乾燒,飲水卻又不能解渴。胃中無津液可化氣上升至肺,乾燒的燥氣直上,如有異物由賁門往上頂住胸口,如有火把悶燒而灼熱,時時有衝撞感。脾雖因缺乏津液而有饑餓感,但是胃氣已失,胃中乾冷收縮,根本無法承接食物。勉強吃下,極少量的血液從心臟被搶至胃中,導致外來的邪氣趁虛入侵厥陰,造成人更虛,因而嘔吐。若再用下法,把脾中僅剩的微量熱氣都凝結成液態,津液將被泄盡為止。

下利腹瀉

下利的公式為「脾濕+胃寒」,究竟是脾濕或胃寒,要看自利是否口渴。口渴為脾太濕,不渴為胃太寒。如果被誤下後,脾濕已經下移下焦,理中自然無效。利在下焦,就是陽明大腸透析水分入腎的力道不足,原因有多種,所以赤石脂禹餘糧湯,不能視為專治大腸虛寒。
辨證時,如果歸咎於「胃寒」的部分,很容易分辨,因為患者其人一定會「不渴」。這個時候用能夠溫暖內臟的藥方,讓內臟「加熱往上升」的機能回復。「脾濕」則不能做此處理。

口渴

  • 脾濕造成。濕氣在脾中不動,這裡所謂的「濕」,可以泛指正常的津液,也可以指外來的濕氣。無論是哪一種,濕在脾中不動,等於整個津液打出到外層,再回收到裡層的循環中斷。因為身體組織中的津液開始漸漸減少,胃中開始出現質量無法分散能量,所以組織溫度持續快速升高的反應,因此而「渴」。
  • 如果是對於古代的老百姓來說,重勞動多,而飲食的物資又缺乏,脾胃多半有大熱而過燥,津液極虛,導致三焦的中焦區段都處在熱氣大量升發的狀態下,自然容易出現消渴的情形。

春困

冬末春初,少陽起,厥陰不能出少陽,就是陽氣已經虛到底了。津不化氣,脾土濕而氾心,所以神昏。不健脾宣胃以回陽,還有什麼法子呢?

腸病毒

腸病毒是一種失津失血所造成的病變,其中又以體質原本就是陽盛陰弱的幼兒,最容易患病。
而腸病毒的病情表現,除了我們已經提過的,容易出現斑疹之外,咽峽處出現潰瘍(喉頭充血)、喉嚨很痛、厭食流口水,以及肌抽躍,亦即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筋肉僵硬緊繃)、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熱咳、喘),一路比對下來,這完全都是火氣主氣之下,一連串相同路線的主要病證。避免讓胃中的津液短缺,這才是讓陽明發揮應有的效能,讓邪氣無法進入腸道的關鍵。

出血

出血,疹子,中風,除了一定有的正氣弱(氣型血止)外,還要考察是否有邪陽實火。

結紮

男性結紮造成精液通道永久的破壞,氣不通則容易凝成濕氣,甚至化為癰膿。

毛孔

毛孔是人體能量向外輸出的最外層通道。毛孔適當的張縮,以調節能量進出身體的量。所以毛孔消失,或者是口徑變得過小,身體的能量無法順利到達皮膚的外層,進行能量的輸出升發。脾胃已經把津液燒成氣,要往體表升發,卻又無法到頂,所以也無法「收到底」,造成氣滯留在肌肉層或上焦區段,冷凝回濕氣。體表不得汗,脾胃又只好繼續升高溫度,做質能轉換,直到把津液燒乾為止。乾燥的脾胃反而又會容易大量吸進體外的濕氣,引發濕氣入侵體內。在體內的大量濕氣,又吸收了體內臟器運作時所發出的熱,造成體內機能難以提升的現象。

鼻塞

如果單就鼻中不通的狀況來看,大概還可以細分為因為氣冷而濕結,或是血凝而濕結。會這樣思考,是因為:如果氣和血的溫度不夠,便會造成「凝水」的狀況發生。
假若是氣冷而濕結,比較會思考使用「細辛」來處理。藉由細辛引辛香之氣而入五竅,來宣通陽氣,趨散寒濕之結;如果是血凝而濕結,或許用山茱萸會較有效果。山茱萸的酸味而斂,較會入陰產生作用。

治肝先補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肝必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就單一系統觀察,陽方面的亢進,會連帶造成陰方面的輸出加速,或是耗用加速;陽方面的保守,會連帶造成陰方面的輸出減緩,或是耗用減緩。所謂肝木剋脾土:肝陽盛,則會造成肝陰的耗用加速;肝陰耗用,則會直接抽用脾陰耗用加速,而脾陰虛進一步抽取腎陰。
而一系統要能夠調整至該系統能夠持續改善的狀態,必須陽亢而陰不虛
補脾陰-->脾陰亢進-->腎機能不再向外亢進輸出,轉而保守-->腎陽保守-->腎陰保守,水不行-->因較少的津液分散-->內臟組織升溫,心火氣盛,心陽亢進-->能量外逸出體表的比例增加,能量在體表內受到阻擋,冷凝,向內回收消耗較多肺陽-->肺陽相對保守了,金克木之肅降冷凝力減少-->肝陽亢進,能量向外輸出疏泄的強度增加.
如此,肝陽得到亢進,即促進了肝系統自我修復機能的亢進。而修復之中所需要的肝陰,則由外來的藥物或是食物所補入體內的脾陰供給,達到「肝陽亢而肝陰不虛」的目的──此為肝必自愈。

情志

血滯則鬱,血虛則躁。脾統血,故治療以理中、建中為主。
西藥損傷脾胃的陽氣,造成機能低落,有血則瘀,無血則躁。另外胃中無陽而使膽氣下降,膽氣只降不升,肝中之氣就不容易暢達,因此種下肝鬱的問題的遠因。
如果不講用方的話,無論是躁或鬱,只要多吃肉,多吃飯,多去戶外散步,活動四肢,讓肌肉溫暖、充血,脾氣自然就開,機能上升,就能攝血,這是雙解。

痙病

筋肉中若有濕熱無法排除,大條的筋就會緛(音「軟」,縮短之意)短,小條的筋就會鬆弛拉長不收,以最嚴重的症狀來看,甚至會出現背反張的情形。這就是痙病。
痙病的初起是以太陽來論治,而在津液耗竭之後,就需以陽明論治;若血虛至極,體內無血可藏,則可能引風邪入厥陰。
人體感病,會促使陽氣提升以排邪外出,陽明與太陽的強度會高於平常,形成陽明熱,太陰寒的位能差;此時不以脾寒論,因為脾的機能尚在正常水準,故以涼潤陽明論治。若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而言,陽明不熱,卻依然有陽明熱,太陰寒的位能差現象,則可知,不可以涼潤陽明為主,而當以溫暖脾陽外出論治。
《內經》提到過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可視為此一治法的總論:調和太陰陽明表裡陰陽平衡。

糖尿病

糖尿病只是我所謂這個「發於腎,源於脾」的「宗氣反聚」(遊離在血中的養分停滯無法被內臟回收)病證的其中之一而已。機制是「腎氣微,少精血」,血糖作爲游離在血液中的津液,無法被腎提練回收。脾系統的胰臟,只好加強分泌胰島素(激素),來提高葡萄糖被細胞吸收使用的速度。因為身體內所有內臟所分泌出來的激素,其半成品,一定都是來自於腎所回收的津液。這樣反而大幅度的動用了胰中津液的存量,造成反效果,迫使胰在短缺津液的時候,又向腎中過量提取津液。
腎的回收效能不高,就是「腎氣微」。腎如果提高運作效能,系統溫度會上升,又會導致存量不多的津液被快速燃燒成氣態。津液的存量越少,系統的運作溫度就更難下降。若是降低系統的運作效能,以求降溫保守存量津液,就只是讓已經游離體內的津液,回收的速度變得更慢。兩難的狀況下,造成惡性循環。
沒有辦法準確而有效的讓腎在提高效能的同時,又能增加津液存量,產生良性循環,這個問題就永遠無解。

中毒

定義就是「局部組織的津液量大幅改變」。

泌乳

乳汁原本就是藏在中焦的食物精華。基本上,當下焦的能量隨著胎兒產出而下降之後,位能差恢復至上焦大於下焦時,乳汁會停止在胸部的堆積,並且透過心火的加熱,化為乳汁而泌出。也就是說,有幾個主要的機制會妨礙乳汁的泌出:

  • 中焦脾胃中原本的津液就不足,無法上供上焦泌乳。
  • 心火弱,有乳汁充滿的漲乳感,但是無法被加熱泌出。
  • 下焦虛燥熱,位能差類似於懷孕的狀態,因此乳汁仍然被卡在胸部。

青春痘

青春痘主因,在於身體的津液過於快速的轉換成為能量,大量向體外發散。如果能量在排出的通道,例如,毛細孔,因為排出量突然過大,而造成無法即時排出的現象,就會讓能量回堵至通道之中,並且進一步受到刺激,而凝結回半固態,這就會形成痤瘡,也就是青春痘。固然身體可能因為某些因素-通常是過勞-而產生大量無法固著於體內的能量,但是這也不可以輕易的就用「降火」、「消炎」的方式來消滅這些能量。能量一但被消退,固然不會再產生阻塞在毛孔的堆積物,但是內臟的機能消退,這卻是極難補救的嚴重傷害。

潰瘍性結腸炎

「發炎」,甚至潰瘍,通常就是「濕氣在內,與熱氣相乘」的現象。
大腸裏有溼熱,而這個溼熱可能來自肺。

肺中的總壓力=空氣壓+宗氣壓+逆氣壓
所謂的「有氧運動」,迫促身體全身毛孔大開,津液化成氣態而泄出體外。這種陽氣喪失的狀態,就稱之為「亡陽」。而大量的空氣,宗氣,隨著毛孔大開而泄出體外後,肺中的總壓力隨之下降。就像人突然跑到高山上一樣,心臟的血液搏出力道還沒隨之調適下降,心臟仍以原有的搏出力道搏出血液,但是外側反抗的氣壓卻變小了,造成「心臟搏出力道變大」的錯覺,所以有「代謝速度加快」的假象出現。
而肺中總壓,在空氣壓回復之後,宗氣壓並不會馬上恢復。宗氣下降之後產生的空缺,其實只是讓有病況,會產生逆氣的臟器,發出更多逆氣,並且有空間可以裝下更多逆氣而已。

高血壓

高血壓很簡單,就是六個字:「發於腎,源於脾」的一種病證。腎中的津液大量減少之後,腎就像一個快燒乾的水壺,冒出大量蒸汽。這股腎的蒸汽(逆氣)會往上逆流回肺之中。肺在人體上焦就像一個充滿氣體的大氣球,壓迫胸腔內的臟器。受壓迫的臟器之一,就是「心臟」。心臟發現來自於身體外側,也就是金系統的反彈壓力增大,以正常的搏出壓力,也就是收縮壓,無法發揮應該有的血液疏泄效果,所以才迫使心臟要增大搏出壓力,來和增大的反彈壓力相調和,所產生的結果。主因不在心臟,而在金系統。
身體細胞的血液需求,並沒有改變,而所能獲取到的血液量,在降血壓藥物的控制下,卻日漸減少。這樣造成越少的血液,能夠攜帶的心火能量越少,就越難將金系統的反彈壓力化解掉,反而助長了金系統壓抑心臟搏出力道的強度,產生完全相反的壞效果。當金系統的反彈壓力持續增大到血管的壓力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直接發生心血管,或是腦血管的出血病變,一般所謂的「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就這樣發生了。
腎中的津液為何會大量減少?因為脾中的津液不敷使用,沒有辦法透過優良的飲食,補充營養,所以無法應付日常的肌肉或是勞心的活動,就只好透過類似人在危急時的「腎上腺素爆發」的力量,抽用腎中的津液往上輸入進脾裡,來維持一日的活動所需。

西藥降糖

用西醫的方法治療糖尿病,也就是減弱腎系統運作的強度的同時,又同時減弱肝系統運作的強度,會造成脾系統內的津液無法正常運行,減弱脾的運作效能。這是因為依循,腎水能量不能生肝木能量,而肝木能量無法剋脾土養分,這樣的標準陰陽五行機制。當脾的運作效能,因為無法代謝的養分而變得遲緩的時候,脾土能量無法生肺金的能量,所以肺中的宗氣含量會大幅滑落,無法刺激心臟搏出血液,反而產生不正常的過低血壓。而脾的運作效能低落,會產生與脾相關的養分無法回收進體內,所以血鉀就容易升高。

肺氣腫

所謂的「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細支氣管與肺泡等的膨脹,造成肺臟過度充氣,而有換氣不良的情況。肺部本來就是全身上下,能量氣與氣體氣的總交換處。如果肺系統沒有受到適度的心火的加熱,這些氣就無法順利打上到最體表的部分,運行到全身上下,也就沒有辦法對肺中做適度的減壓。
氣強則為水。
當身體某個部位的能量停滯的狀況過於嚴重時,這些能量會冷凝回津液的液態,變成有形的液體。而當肺部,人體的上焦部位有水氣的時候,人就容易在稍有活動之下,就氣喘如牛。這些氣的停滯,連帶的造成了氣在肺中的壓力太大,而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就有壓力不正常的情形。例如說,腸道,尤其是大腸的部位,應該會有來自肺部下降的氣體壓力。但是如果能量壓力不足,就無法把血液「壓」進血管之中,腸道就容易發生出血的情況。接著是肺中壓力不斷升高,金剋木,阻礙了肝系統的機能正常疏瀉。最後則是眼部無法正常受血,而失去視覺。就大原則來說,只要利水,利水就是利氣,氣行則血止,損金而扶木,視病灶在何處,隨證處方,所有病況則迎刃而解。

白血病

白血球是人體動用津液所製造而成的細胞,主要是靠脾系統與腎系統的合作而產生。若是脾系統的促進製造機制過於亢進,腎系統的津液可能會發生供應不及的現象,造成津液的存量不足,形成所謂的「虛」的問題。所產生的白血球,可能會過量,甚至可能會不夠成熟。
只要將脾系統的運作機制減緩,配合能將津液固守於脾胃的藥材,白血球不正常快速製造的問題就會被解除。

黑為水色。海面下兩百公尺是一片漆黑。水把光「吸」走了。任何波長的光都被水吸收,不能反射,所以是黑色。這就是「黑色向裡」的自然現象。反之,當所有波長的色光都被完全反射出來的時候,就變成了白色,這就是能量完全向外的現象,也就是能量的「向外」。
腎類比黑體,黑體可以吸收外來的一切電磁輻射,不會有任何反射和透射。然而,黑體不但可以完全吸收外來的輻射,且發射電磁輻射的能力比同溫度下的任何其他物體強。命門相火也是屬於腎系統管轄的領域。也唯有腎系統越靠近絕對黑體,人體才可以不浪費從心接引下來的高階能量,進而化為可為人體所用的熱能。
所以,臍下腎間動氣者、三焦陽氣的源頭、命門相火、任脈之上的氣海穴會擠擠在一塊,實在是一種觀察和必然。少陽相火的起處,必然在腎系統裡面,或者說,可給人體使用的陽氣的起點,必在一個具有可以「完全吸納」高階能量的系統裡面。或者顛倒來說,一個具有可以「完全吸納」高階能量的系統,自然會是人體陽氣的起點,因為相比於其他系統,更具有「火性」,但是這火卻不是主動(或說因果關係中的因),乃是有前面的吸收輻射才導致的,也就是相火。這是自然現象的必然,而也只有這樣,才最不浪費能量。當然,命門相火的產生絕對不只是-腎系統吸納心系統接引下的高階能量。命門相火的產生還牽涉到肺的宗氣,脾胃的水穀營養之氣等等,但其實也都基於相同的原理罷了。最後,要提到的是,對中醫的觀察,絕對不是把人體切切割割,拿個顯微鏡可以做到。對中醫的觀察,只有透過兩種管道,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二便是練氣。既然你我都無緣於煉丹修道,那只好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了。
腎經被名為「少陰」,是因為它被認為是「陰」的初起狀態的能量,陰常被指稱是物質的層面,或是循環之中,由內而向外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有物質要開始轉化成為能量,或是循行由內側要開始向外的時候,都會和腎經的概念相合。
腎得到肺系統傳來的精華,藏精之後,視需要,可以將精生出髓,讓髓去填腦,或是以髓造血球、填骨;暫且不用時,則送入肝中成為肝醣收藏,以便隨時奉心化赤而為血。以人體之中,物質體化為能量體而被人體使用的過程來看,腎的確是第一站;也難怪腎是被名為「少陰」,是由陰循行向陽的開端。

五運六氣

少陽相火,能量屬性為暑,遇熱則熱,遇寒則寒,爆發性強,來得快,去得急。

相关文章

  • 紫林生理

    津液 人如果失去正常的津液就像沒有冷卻水的引擎,動力無法正常發揮,心中會覺得煩燥,晚上也會睡不安穩。一般肉體所需要...

  • 紫林本草

    桂枝 桂樹是一種生長在溫暖地方的樹,屬於常綠喬木,在冬季裡也不凋零。桂樹的辛香的氣味很強烈,而桂枝除了有強烈發散的...

  • 广州花都时代紫林【24小时网上售楼热线】【官方网站】

    广州花都时代紫林【24小时网上售楼热线】【官方网站】 时代紫林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时代紫林 标准地名 芙蓉荟花园 ...

  • 家长审判会

    林悦书 刘紫妍

  • 紫林九修

    1.勝宗全祖下三派分支垂絲圖 2.師為位下垂丝圖 3.全祖隆公松房國慶支位下垂絲圖 4.松房國慶支正荃斗與仁世朋昌...

  • 常青藤

    林妍紫家的阳台有一株常青藤,短短几个月就爬满阳台护栏,林妍紫经常给常青藤施肥、浇水、修剪枝叶,常青藤在林妍紫精心地...

  • 《风的记忆》| 第五章 国庆

    “我,林林紫馨”她轻声的话语从手机听筒里传出来。 刘泽明说着“哦,林林紫馨” “嗯嗯,是我,好久不见了啊,你结婚了...

  • 林紫的100堂心理课:探索自我

    林紫的100堂心理课:探索自我 ...

  • 自我接纳-《积极心理学》

    自我的构成:生理、心理、社会。自我接纳:正视缺点、消极情绪。 摘自冯林主编的《积极心理学》 “我”的构成 1.生理...

  • 《妃倾天下》——第七章:携手合作

    第七章:携手合作 慕容轩本就对林紫底细甚是好奇,如今有了机会,怎会放弃,于笑嘻嘻顺水推舟的劝林紫······· 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紫林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lw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