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些写作素材与生活随笔 - 草稿 - 草稿

一些写作素材与生活随笔 - 草稿 - 草稿

作者: 御姬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21:14 被阅读0次

    前言:这次的思维更加发散,完全跳出了环保行业,我觉得写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可以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本文没有核心思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另外,本文很主观,请大家独立思考,不喜勿喷。

    1、

    前段时间,一票著名的“经济学家”跑到日本转一圈回来,就大肆吹嘘日本到处都是“百年小店”,这体现了日本人真正的“工匠精神”,然后就骂一通中国人怎么怎么浮躁劣根性等等。这番言论让我很不理解。

    一个小店做了几十年上百年还不发展,还只是一个“小店”,而且这种情况还很普遍——这说明什么?“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狗屁!那只能说明日本经济几十年都没发展!在中国,几十年做一个小店的,我只看见那种偏僻的村庄,人员流动性基本为0,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陶华碧,以前也是开一个“小店”,如果她去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就没有风靡全球的“老干妈”;李红,过去也是开一个小餐馆,如果也去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就没有强势崛起的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推而广之,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不正是从一个“小店”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吗?

    一个破“小店”搞了几十年还是一个破“小店”,能解决多少就业?能创造多少社会价值?最多能养活一家人吃喝拉撒而已!这只能说明日本社会陷入严重的阶层固化。这也能成为中国某些公知吹嘘的对象?这也能成为中国商业未来发展的榜样?

    提倡工匠精神的初衷是让年轻人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一事无成。一切都要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你奋斗了三五年还是没有一点长进那你肯定是哪里做错了。除了努力之外,还有身处的工作环境、自己的位置、正确的方向、行业规律、正确的做事方法、进步的速度、人生的节奏、时机与运气等等,总之肯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导致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你得学聪明点儿,不能瞎努力。

    2、

    有些时候军工与民生并非是对立的两个领域,恰恰相反,中国制造的重大升级依赖于中国军工产业的重大升级。此话怎讲?

    举个例子,高能炸药与合成氨技术就在科技树的同一条分枝上!知道合成氨技术是干什么的吗?是生产化肥的。

    化肥工厂一个是需要合成氨技术,一个是需要合金钢技术(化肥生产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对设备材料要求很高)——前者与原子弹在科学树的一条分枝上,后者呢?与核潜艇的要求基本一致——你能造出核潜艇,就能造出化肥厂的设备!

    1964年我们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然后就掌握了合成氨技术,1970年我们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我们又掌握了合成金的技术,然后就是我们大规模建设化肥厂——化肥产量开始飙升,1965年中国化肥产量不过区区173万吨,1970年过后就开始迅猛飙升——到了1979年就达到1068万吨,几乎增长了十倍!化肥产量飙升带来的就是粮食产量飙升。

    所以你看,看似中国原子弹和核潜艇跟民生问题屁关系没有,其实关系大着呢,一个军转民就能立刻盘活中国制造。想当年美国也是军转民搞出了互联网和GPS,美国相关军用转民用的产业链非常厉害,曾经让局座张召忠非常感叹:在这点上我们还要向美国大大地学习。


    PS:另外,中国制造被称为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因为独一无二的人口红利、规模效应、制度优势、以及最完整的供应链做产业配套,使得中国制造一旦突破某一个领域就能立刻搞国产替代把它做成白菜价,然后就搞得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纷纷破产,最后就被中国垄断了这个行业。现在中国制造在中低端领域已是天下无敌。而且中国几乎不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因为国内还有好几亿低收入群体需要就业,就这样中国还想搞产业升级,吓得西方国家全部对中国搞科技封锁,以为这样就能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了。

    政府通过卖地获得收入→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国内的需求市场→促进国内自主产业的发展壮大→国内自主产业抢占国际市场获得红利→红利分享给国民逐步提高收入→国民通过买房为政府卖地买单。

    过去20年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的游戏。这个游戏玩了20年,当然有一些后遗症,比如房地产吸纳资源太多,比如房价涨幅太快。所以,管理层才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西方国家最核心的高端产业拿下来作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3、

    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法律才是他律,但法不责众。这里厚大法考罗翔老师的名言。意思是我们能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但不能用道德来约束他人。

    例如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讲一讲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链条。

    婴儿奶粉有两种,进口的很贵,广大农村市场喝不起的。国产的呢?又要价格便宜又要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怎么办?

    奶制品企业就去压奶农——限定收购价同时硬性要求蛋白质指标。这是奶制品行业的基本规则,具体执行有一定差别,比如蒙牛、伊利这些大企业就适当把收购价提高一点,三鹿这类二线品牌就把收购价压得低一点。奶农为了保证蛋白质指标合格就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这几乎是当时所有奶农的潜规则,所以后来所有的国产品牌奶粉都查出三聚氰胺,只是含量的区别。三鹿的奶农加的最多,结果就出了事。

    大家对照一下上面的处理结果,奶农抓了几个典型——真要彻底处理就得将全中国所有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的奶农抓起来判刑——这个加三聚氰胺的奶农数量级是几十上百万!但是这可能吗?

    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包括奶粉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源头上讲,就得在农业领域搞产业集中化,那种分散式养殖是很难监管的——举个例子,中国每年出栏生猪6—7亿头,如果是农户分散式养殖(每家养个几头猪),你就很难控制猪肉安全——总不可能配置几千万个检疫员。然而不监管也不行,稍一松懈就会出食品安全的大案子——然后公众就铺天盖地骂政府。


    PS:这里讲一下,我们基层农村法制观念、道德观念还很淡薄,为了赚钱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是什么都敢干。

    包括现在还有整村整村贩毒、做假药、买卖人口、扒火车抢物资等等(著名的莆田系医院就是福建一个农村全体村民的杰作),与这些严重违法相比牛奶中加三聚氰胺,农作物使用违法的剧毒农药,喂猪掺杂有害的化工原料在有的农村真不算个事。

    基层政府也很头痛——这些违法的农民不仅家徒四壁,而且涉及面太大,真要较真依法处理,那就要抓几千上万人,造成基层农村大面积动荡,所以很多时候就是抓几个典型,更多情况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基层农村治理的复杂性与阴暗面是城市人无法想象的,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随便找几个村镇干部聊一聊,看看我们基层的生态)


    所以,我们现在养猪国家政策就是扶持规模化企业,养猪补贴999头起,数量越多补贴标准越高——这就是用经济手段逐渐淘汰散养的农户,从源头上解决猪肉安全问题——集中化养殖检疫什么的就很好管理。包括奶牛养殖也在搞规模化集中化,七八年下来很有成效,所以,现在国产牛奶、奶粉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

    这些政策是不是很好?为什么过去不这么干?如果过去奶牛养殖也搞产业集中化就没有三聚氰胺事件。是不是政府不作为?

    哪有这么简单!

    中国农村人均耕地只有2亩,农民要提高收入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养殖,如果搞农业养殖集中化,必然让大量农户失去养殖收入,光是土地那点种植收入糊口都难!

    所以,在农村推动产业化、规模化首先要配套政策跟上,要把扶贫工作真正开展起来才有实施的基础。

    而农村要解决脱贫问题根本上还得国家经济取得相当大的发展,城市(城镇)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

    同时还得国家财政有相当大的增长,才能给予农业领域足够的财力支持。

    现在搞农业产业集中化还主要集中在猪、牛等大型家蓄类,家禽类以及淡水养鱼还是以农户散养为主,所以这一块就经常出问题。比如最近爆出江浙千名儿童体内抗菌素超标——主要就是家禽与淡水鱼抗菌素使用超标导致的。

    你看看,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治理起来就是这么艰辛,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这个远远不是什么严峻刑法,抓几个贪官,砍几颗脑袋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你现在明白"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法律才是他律,但法不责众"的意思了吧?往往大学生一出社会,由于玻璃心和道德洁癖,发现社会如此阴暗,以至于灰心丧气,怨声载道,对国家忧心忡忡,变成愤青或者理想主义者,大骂社会的不公,又无可奈何。大家应该早点意识到这个社会本质上都是存量博弈下利益的争夺,你可以假装清高不赚钱,但不能阻止别人不择手段地赚钱。还有就是国家治理真的很不容易,不是你想当然的事儿。

    4、

    任何一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平均收入,就一定对应什么样的人力水平。

    比如大家热衷于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工资待遇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稳定,而且以后工资只会升不会降。

    这个问题——摆在道德的层面是不合理的。但是国家治理过于强调道德是要出问题的。

    为什么要提高公务员待遇?

    这是为了保证两点。

    其一,更好的推动反腐倡廉,把官员的灰色收入尽可能的挤压出去。(通过严惩腐败与提高收入的方式软硬兼施,让公务员不用贪污也能活得很体面。不过这样只可能把腐败与灰色收入挤压到可以容忍的程度,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其二,任何一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平均收入,就一定对应什么样的人力水平。让公务员平均待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就是为了保证公务员人员素质水平高于社会平均素质水平,这样才有可能给社会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共服务。

    再比如药品价格虚高与医生吃回扣的问题。

    我们的处方药品价格虚高,原因就是医生开药方要吃回扣,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为什么政府不大力治理这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这个问题摆在道德的层面是不合理的。但是国家治理过于强调道德是要出问题的。

    为什么?

    任何一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平均收入,就一定对应什么样的人力水平。

    你要给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公共医疗服务,就得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才队伍,就得有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光靠财政拨款,是远远无法让医疗人员获得超越社会平均水平收入的。

    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时间长而且成本很高(大学本科是5年,实习再花2年左右,整个时间周期就是7年起),上岗后工作压力非常大(中国三甲医院医生在门诊一天要接待几十上百个病人,经常节假日得不到休息,其工作强度是发达国家同僚的十倍以上)——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你不让他拿到社会平均水平以上的收入,是完全不现实的。

    所以,在相当长一个阶段,只能通过“医疗产业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执政者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医疗“腐败”——也就是必须容忍医生通过药品回扣(或者检查费用提成)来获得补偿性收入。(容忍医疗人员的灰色收入不代表可以容忍医疗监管人员有灰色收入——这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医疗卫生官员因为腐败被抓,但是几乎没有见过医生因为收回扣被查的)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搞民生产业市场化就是权宜之计——包括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产业化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展开)

    用财政拨款+“产业化收入”来维持教师与医生较高的收入,以保证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医生队伍。然后等经济发展了,国家财力强大了,慢慢扩大教育与医疗的财政投入,一点点把“产业化收入”挤出去。

    对于老百姓看病而言,就是用医保+自费为医疗系统买单。国家经济发展得越快,医保买单的比例就越大。

    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理手段,只能是循序渐进一点点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些宏观管理的方法还摆不上台面,只能做不能说。

    喊几句漂亮的口号容易,真顺应民众情绪来治理是要出大问题的。比如,彻查医疗腐败,把药品回扣彻底干掉,甚至抓一批收受药品回扣的医生——看上去很痛快,但是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医疗人员收入大幅度下降,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大面积流失,私立医疗价格奇高,公共医疗水平降低到让人无法忍受的水平——这不是我臆想,这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现实!

    现在中国医院能够做到当天看病当天就医,做到及时手术——放眼全球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被公知吹嘘的美国,真正要类似中国2甲、3甲医院的医生给你提供医疗服务,首先得预约,然后等待几个月甚至一年!

    中国一个2甲、3甲医院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上百的病人,你让他只靠财政拨款拿农民工的工资,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大多数药品价格虚高,医生吃回扣就是维持现有的较高的公共医疗水平——“必须容忍的成本”。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财政不加大医疗投入?

    任何财政的专项投入必须与财政收入水平相匹配。现在我们的宏观百分之二十几的税负已经让很多人叫苦连天,要财政加大投入可以,但是加税你能不能接受?

    先不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远不能与高福利要求所匹配,就算是所有高福利国家一定对应的是高税负。北欧国家人民月收入1万欧到手6000,月收入3000欧到手2000,美国月收入1万美元到手不到7000美元(还得另行支付各种保险费用)——这样的税负水平中国老百姓能不能接受?

    所以,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通过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提高才能慢慢解决很多问题。


    PS:过去我们医疗体制有点问题,所以公立医院(除了三甲医院之外)医生收入低,责任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所以,网上有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收入与付出严重不匹配导致中国新增医生数量一直在持续下滑。

    2017年中国执业医师数量为265万(不包括助理医师),每万人占比为19人,而美国万人医生占比为29.5(美国万人医生占比远远比中国高,还是预约看病制度,中国却能做到及时看病,可以想象中国医生的付出)。

    最关键的是,2005年——2015年,中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到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到11.6%。

    管理层已经注意到这种严重情况,但是过去我们医改一直推进很难,主要原因就是被民粹情绪绑架,这个就不展开了,直接说未来趋势。

    现在医改力度很大,包括要保障财政对医疗的投入(地方公立医疗被中央财政接管)。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提高公立医院人员的收入水平,发展私立医疗等等。所以,直接给两个结论:

    1、普通老百姓未来一定要买一份商业医疗保险,仅仅靠社保是不够的。(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冰火两重天—福利医疗与坑爹保险》,大家可以网上搜搜去看看)

    2、医疗系统人员未来收入会逐步提高。

    我觉得未来中国的医疗系统人员平均收入应该能达到接近中产阶级的水平。可能公立医疗的人员收入低一点,不过很稳定;私立医疗机构人员的收入应该会很高。所以,学医的前景应该是很好的。


    5、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一个人刚到公司工作时,常常从小事情做起,因为大事做不来,而且做事情也不熟练,比较慢。这时上面公式中的三个因子都很小。

    如果一个人一直好高骛远,他的成功率就永远等于零,他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如果脚踏实地,做一段时间后,成功率会提高,效率高了以后,做事的速度也会提高,这一点大部分人能做到。但是,在职场上,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是提高事情的量级。

    在说明什么是量级之前,先讲一个和它相近的概念——数量级。数量级每差出一级,数据相差十倍左右,比如我们说的个、十、百、千、万就是数量级的差别。至于量级,则是比数量级差距更大的概念。量级简单地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大的差别。几个小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远比不上一个大量级的东西,比如捡十几把芝麻也远比不过捡到一个大西瓜。

    提高量级这件事做起来非常难,不是找老板让他安排几个重要的任务就能够解决,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角色。对于工程师,不要老想着多做1%的事情(别以为这样就能升职加薪,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而是要想着如何在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对于产品经理,不要老想着多省1%的成本,要想怎样才能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掏一倍的价钱。

    牢记工程上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条。希望量级这个概念能让你在思维方式上开阔眼界。


    引申:由量级的概念引出其思维方式,即量化思维。

    这个思维很简单,就是将你的任务、目标、工作等重要事项最关键的词语——通常是模糊的定性的词语替换成准确的、可量化操作的指标。

    定性描述是文科生的习惯,习惯这种模式的人通常夸夸其谈,缺乏务实精神;定量才是受过良好科学训练的理科生习惯,这种习惯将赋予你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保持并习惯这种思维模式,你将终身受益。

    举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差别。企业经营中,常常听到老板提出目标“我们要做大做强”。这个描述的“做大”与“做强”就是一个定性描述。如果你是执行层就要具备量化思维才能落实。

    什么是“做大”?是营业额达到某个数字,还是公司资产规模达到某个数字?这两者代表着不同的运营方向。

    什么是“做强”?是提高产品的功能或者科技含量让产品利润率更高?还是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某个数字后具有更强的市场地位?这两者也代表着不同的运营方向。

    比如“加强管理”。那么,怎么量化这个“加强”?是管理制度要改革更完善?还是现有的管理制度不变而提高考核标准?

    大家把上面的文字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从定性到定量的差别。想一想办公室开会是不是经常大家就一些定性的描述扯皮半天,如果你突然抛出一个定量的分析,是不是让大家刮目相看?是不是可以极大地提高讨论的效率?

    再比如用量化思维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般我们追求职业生涯的指数型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最直观的体现是工资要呈现指数增长,这还是定性思维,不够直观。用定量思维的话翻译出来就是:十年后你的月工资要达到十年前你的年工资,比如你初入职场月工资就只有3000,那十年后你的月工资应该达到36000,环保行业是可以达到这个数的,年薪50万完全是有希望的,年薪百万就有点悬了,基本上得是上市公司的高管级别才能拿到,这就是现阶段环保行业的薪酬上限。(毕竟环保行业是制造业的下游,也就是说环保行业的营收和利润就是工业企业、公用事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成本,也就意味着环保行业的营收和利润有限,不可能超过制造业的利润。普通人能拿到这么多钱已经可以了,只要不在大城市生活,能混个中产阶级了)

    然后你再看看怎么才能凑到这么多钱,以你现在的月薪要走哪些职业路线能更快达到,除此之外考证能否加薪,你现在的公司这么高月薪的人都是干嘛的?你该如何向他靠拢?如果你现在的公司是个小公司,根本都提供不了这么高的薪酬,或者平台太小发展有限,根本很难达到这么高的薪酬,你就要好好考虑跳槽的问题了,积累经验,花几年时间充实简历,以便下次能跳到更好的公司里去。你看我路都给你指好了,就差你自己走了,笑。

    这是美国环保行业的中位数收入,直接抵到中国环保行业前20%的水平 环保行业各职位薪酬分布,仅供参考

    以上只是主业收入,其实还有副业和投资理财。总之要多条腿走路。以下是针对自己或者父母五年内用不到的钱的投资理财建议,毕竟从长期看,只有股市和房子能跑赢通胀。

    其实量化的思维不仅仅可以让你在职场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务实严谨的人,而务实严谨是成功的基础条件。(呃,大领导表态常常用定性的词语,这是保留弹性的政治智慧,普通人一辈子也没这个机会,所以,大家只需要训练自己的量化思维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些写作素材与生活随笔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of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