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离职半个多月的同事吃饭,聊起公司的氛围和老板的风格。
我司为制造型的私企,在合肥有个200多号人的工厂。老板本性良善,但性格略清高傲娇,在公司遇到不熟悉的基层员工一般很少主动打招呼。我的这位同事对此颇为诟病,列举鹅厂富士康等知名大公司老板对员工的亲善,作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失败的对比。又随即提到老板就是把大家当成打工的,而不是事业伙伴。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在传统制造行业来说,各路自媒体和舆论里,对于公司的评判和想象,其实是以行业内的佼佼者为标杆,即便是提及的失败者,仍然是“佼佼的失败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现实里,提供市场上大多数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不过是苦苦挣扎着力求生存下去。作为这些小微企业的小老板,一不留神,就会被竞争对手干翻在地,或者被现金流压得喘不过气。客户的资金不能不垫付,供应商的货款不能不支付,员工的工资社保公积金一样也少不得,房租水电税款各项市场费用运营费用等等又少得了哪一项呢?在这种情形下,要求老板把员工当成“事业伙伴”,我只想到,现金流跟不上的时候,有几个员工愿意作为“事业伙伴”掏钱出来共度难关?反正我自己是做不到的。
员工对老板的要求其实往往比老板对员工的要求更为严苛。大部分老板不过是要求员工能够做到与其薪酬匹配的工作,除此之外都可以忍忍。而员工除了希望按时发工资之外,还希望公司多发奖金,希望福利优厚,希望老板友善亲切公平工作,希望工作环境舒适团队氛围轻松……
员工这样的希望错了吗?当然没有。好的公司都有独特的吸引人才的企业文化,这对每个想一步步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也必然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员工总会忘记,老板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有各种各样的脾气秉性,有各种各样的行事风格,有各种性格弱点和性格缺陷,有盲目糊涂一叶障目的可能性,有固执自私自以为是的人类基因。
当老板有问题的时候,要靠我们这些下属来教育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除了少数特别从谏如流的老板,他们的问题,多半只能是靠市场来教育。当大部分公司将员工作为“事业伙伴”而他不是,当大部分老板笑嘻嘻的对着员工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当大部分公司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时,而他没有,员工会用脚投票,公司发展会面临危机,他自然不得不做出改变。
作为员工,当对公司一堆抱怨,对老板一堆不满的时候,觉得公司各种不如“别人家”的时候,最紧要的,是赶紧好好想想,为什么自己还愿意在这儿。鹅厂我们是进不去了的。虽然我们老板不爱跟员工打招呼,但是我们是本地私企里少有的“双休制”企业,入职就缴纳社保公积金,我们老板也不骂人难听话,我们的薪酬在本地比起来不算低。一个天天站在门口迎接你,拿你当“事业伙伴”,每月给你发5000,过生日给你包个100块红包的老板,和一个完全懒得鸟你,每月给你发6000的老板,你很有可能选择前者。但是如果前者要你996后者只是955呢,又或者前者只有固定的薪资而后者年底会给你几万块奖金呢,你仍然选择前者吗?
任何的企业行为,温情的“文化”表面下,永远有着市场公平的杠杆在起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