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笔记 ⑲孩子的脏语气期

“做个毛呀,玩了毛呀。”在跟孩子的对话中,时不时的会冒出这样的脏话。
放着以前,肯定会予以严肃的纠正,再说上一番有关文明有关礼仪有关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形象的大道理。
可因为从事教育工作,在跟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这样的时期,儿童心理学在这方面还给出了一个名称叫:脏语气期。
孩子到一定的年龄,特别喜欢把尿屁屎挂在嘴边,随着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携,孩子们的词汇也在不断增加,比如他们常用于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叫“搞基”。
听起来都是在成人世界难以入耳的词汇,他们说得就像吃饭一般的自然。

而且你越干涉越矫正,孩子说得越兴奋,即便一些孩子在家庭中畏惧家长的威严而有所收敛,但孩子只是学会了聪明的躲避而已。
脏语气期的言语外露其实也能间接反映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关系。
在王小骞的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中,提到了有关孩子脏语气期的发展规律:
脏语气期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三到四岁的所谓诅咒期,孩子喜欢说类似于“戳死你、踢死你、扎死你”等特定心理需求的语言,这个时期家长一般做不管、不强化的消退处理;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大了,有意识的说。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居多。孩子们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懂得也多了,脏语的呈现形式也更加多元,最常见的形式是学校打油诗,篡改名人诗句,把屎尿屁等字眼植入其中,以一首《静夜思》为证:床前明月光,李白喝米汤。喝了一大碗,晚上尿裤当。你还别说,还自带押韵。
不同阶段的脏语气期是孩子在用高能量的语言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家长的反馈,笑也好、打压也罢,都是不正确的强化,会更加让孩子觉得语言是有能量的。
正确的方式是不过激,不做过度解读,因为得不到强化的反馈,也就不会异化为孩子与成人障碍沟通的一种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