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到夏言这个章节时,让我感慨万千。
严嵩默默无闻时,夏言已官居高位。严嵩想得到自己同乡夏言的提拔和重用,于是就摆了酒席,邀请夏言参加,谁知夏言不予理睬。求官心切的严嵩以下跪的方式,获得了夏言的同情和提拔。
“男儿膝下有黄金。”尽管夏言是严嵩的恩人和贵人,但是因为严嵩给夏言下跪这件事,一直是严嵩心头的一根刺。
夏言性格耿直,常对严嵩说,如果不是他在自家门口下跪的话,自己不会帮助他的。
夏言每次这样说,都好比在严嵩心灵的伤口上再次撒一把盐,让他无地自容,但夏言对此毫不在意。
严嵩此人最忌讳的是别人揭自己的伤疤,更何况他有远大抱负,怎能有如此污点。于是,严嵩对夏言的感激变得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恨意。
夏言官运亨通,成了皇帝身边红人。于是,严嵩在夏言的帮助下,在官场上意气风发、一路绿灯。因为严嵩懂得讨好皇帝的“要术”,成为了明世宗身边离不开的人物。
至此,严嵩开始了对夏言的报复计划。因为夏言对严嵩毫无防备,他的心全部在治理国家上,不懂得媚上,对于皇帝偶尔的“无理取闹,”比如明世宗让其换道士袍,他毫不留情的拒绝,惹得明世宗的不快。
严嵩正是深刻的了解夏言和明世宗,把握住住了夏言和皇帝的心理,才一步步的设计谋,把夏言往深渊中推。
“严嵩是夏言一心一意栽培的同乡,夏言也是严嵩一心一意去除的对手。严嵩擅长逢迎,夏言刚正不阿,明世宗愈来愈不满意夏言。”
当京师一带暴雨成灾时,严嵩无中生有造谣,说都是夏言违反了天意才导致的天灾。对于严嵩的荒诞之说,明世宗竟然深信不疑,于是夏言被明世宗莫名其妙的革职,回到家乡江西。
严嵩替代了夏言的职务,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监管礼部事,集大权于一身。这时的夏言才认识到严嵩为人狠毒的一面。
嘉靖二十四年,明世宗发现严嵩贪婪放肆,于是重新召回夏言。夏言回到内阁后,地位又在严嵩之上。自然不把严嵩放在眼里,处理政务,从来不问严嵩的意见,并将严嵩任用的官员一一罢斥,朝中百官深以为快。严嵩表面不说什么,暗地里拉拢官员,不断陷害夏言,但夏言却没有觉察到。严嵩还从皇帝身边的太监下手,陷害夏言。
此时,夏言手上有一堆严嵩贪赃枉法的证据,正想举发他。
严嵩和儿子严世蕃再次故伎重演,拉着儿子长跪大哭,哭得惊天动地,哀嚎:“世蕃本来只有一只眼睛,干脆另一只眼睛也哭瞎了吧。”于是夏言再次犯了心软的毛病,原谅了严嵩。
最终,夏言被严嵩给整死了,他这么一个刚直不阿的国家栋梁之才,被小人害死,不得不说严嵩狠毒,但也和夏言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关,最终害了他自己。
在夏言原谅严嵩之后,都督陆炳利用售盐贪污,金额数目极大。当夏言准备整治时,陆炳学着严嵩的样子,跪在夏言门前苦苦哀求。
严嵩和陆炳都是夏言重用的人物,可是他们都做了如此之事,夏言痛心不已。可是当夏言看到陆炳像严嵩一样跪在他家门前时,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后,还是像原谅严嵩一样原谅了陆炳。
最终,这两个小人起了歹心,用阴谋害死了夏言。
夏言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是一流的,可是他的最终结局却毁在小人手里,这让品行端正的人对严嵩恨之入骨的同时,对夏言更是痛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呢?为什么一看到别人给他下跪就心软到没有了原则了呢?
夏言的一生是坦坦荡荡的、是国家少有的顶级栋梁,他的早逝是国家的损失。
为夏言遗憾的同时,我想,像夏言这样的大人物竟然没有堤防小人的能力,他缺点就是心智太弱,反思的力度不强。
我们普通人在很多时候更是如此,往往是在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之后,才发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
反思、反思!我们每个人需要过有反思的生活,反思日志就是最好的生活和工作工具。
坚持日志、坚持书写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作家。但是,坚持日志,至少可以让我们有反思,可以积极向上的生活;
反思!要时刻反思自己。正确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错误的即刻停止,抹擦掉灵魂中污浊的思想。
反思,可以每天让我们的心灵穿上最美丽的服装,像太阳一样,照耀在每一个需要的人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