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学校所在地招录的生源比重较大,这是西部地区高校的特点,也是沿海城市高校的特点。不同的是,如果你在本地区上学,你就是学生中的多数派,你在外地区的高校就读,你就是学生中的少数派。
先做一个少数派,你周边的第一环境将发生变化。第一环境是由同学、老师创造出的,对你的行为、思考、知识造成最直接的冲击。
书本的知识在十年间是固定不变的,正如现在课本的知识可能比你爷爷还老。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周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的速度还在递增。感受变化最明显的方式是观察生活。生活又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滋润着我们,使得我们的感官被压制,被束缚。新环境与过往生活的对比,产生的不同将会撕裂出一道口子,为生活架起一副天窗。
上学期间,槟榔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但我已经对其有所了解,可以接的住“槟榔加烟”的后一句,那是因为两位舍友来自湖南。
学校的区域选择,首先是沿海城市,再不济也应该是一个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的发展与内陆相比,从教育思维到物质生产,犹如发达与发展中的国度。四年的教育,不止是学术知识的进步,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得到了拓宽,后者由为重要。许多优秀的人,犯错误,令人惋惜,都是三观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西安执行车让人两三年,效果喜人,司机已经有了礼让行人的意识。而杭州这项规则的落实已经十年有余,这就是差距。一年前去临汾旅行,这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尤其是四条大街交汇的钟楼区域。但我站在斑马线前,愣是两分钟没敢跨一步。整条车流没有礼让行人的意识,并且有一种抢道的压迫感。
2012年去温州旅行,在一处双向八车道的斑马线前,张望两侧来车。一辆汽车行驶在离我最远的车道上,离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已经减速停车,招呼我过马路。瞬间有一种被善待的感动,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被这样郑重其事的礼让。我想,你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四年。你是行人,你断然不会去创红灯,你是车主,一定会礼让行人。
我在温州的菜单上看到“干锅花菜”,热菜端上餐桌,才发现是“菜花”。明白了南方人将“花菜”叫做“菜花”,并将这个梗告诉过许多朋友。当然,这几年物流的便捷使得全国蔬菜水果一盘局。我才知道,有“花菜”这种蔬菜,并且与“菜花”长的相似。
沿海城市的生活饮食,乃至生活方式会向内陆延伸。思维方式也一样,而你可以借助上学的四年,得其之利。
沿海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包容性更强。这种包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在生活中。而你只要不违法法律、道德,你的兴趣爱好,以及创造力,在这里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会有各种渠道带你探索你所发现的,支持你所向往的。
这些东西,不是一座城市特意给你提供的,反而更容易促进你的成长。
防弹可可
20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