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融资了一个亿的「空格」停止了服务,而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支付宝的「到位」。
在2015年的愚人节上,支付宝发布了一个看起来很恶搞的创意视频,吹嘘说要推出一个名为 Alipay Everywhere 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找附近人借钱、借充电宝、甚至借厕纸的需求。本以为是愚人节的恶搞,没想到一年后突然上线了,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到位」其实跟「空格」非常相似,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各种个性化需求,或者寻找附近能提供服务的人。比如可以找人画手绘,找老奶奶织毛衣,找人聊天陪打游戏。所以当「到位」功能发布后,大家突然关心起「空格」是否算是遇到了竞争对手,关心起他又该如何应对,以及是否会被收购等等。
结果可想而知,时间就是最好的答案。
再次打开支付宝的「到位」,虽然还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内容,但从交易次数来看,数字就显得略微有些苍白。比如红人榜游戏类目 Top1 的用户,总计交易就只有 378 次,少的有点可怜,其他用户也都差不了多少。
从复盘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产品,个人是觉得「到位」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非刚需,交易频次低,两端的用户活跃度都不高
平台上提供的服务看似多样,但有吸引力的并不多,基本都是同一类服务扎堆,差异化又不明显。再加上这类服务基本都是个性化需求,不是刚需,所以交易的频次和数量并不会很高。
2)无法规模化,无法形成流量井喷,只能涓涓细流
就算某项服务深受消费者喜欢,但提供服务的一方受时间限制非常明显。就拿画头像来说,一笔订单就算画家需要花费30分钟画完,那么一天做8个小时,最多也只能接16笔订单。不像淘宝店铺,只要有订单,商品可以大批量采购,然后只要多雇几个人打包发快递就行。时间成为了服务提供方最大的瓶颈。
3)离钱太远,支撑不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最理想的商业模型是三赢:用户花钱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家提供服务赚取收益;平台抽佣获得利润。但基于上述的两点说明,商家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订单和收益,而如果平台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抽佣或者收取其他费用,只会让商家走的更多。从这点来看,支付宝的「到位」就很难实现盈利(马爸爸估计不会在乎这点钱,至少吹的牛 X 已经实现了),估计这也是让「空格」倒下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说支付宝之所以推出「到位」,当初是为了推广芝麻信用,让用户在交易中建立起信用的观念,芝麻信用高的人更值得信赖。即使真是这样,那么随着芝麻信用的慢慢流行,使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到位」的使命一旦完成,终将会落下帷幕。
至于结局会是怎样,我想时间会是最好的答案。
注: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网友评论